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4(苏教版必修4).doc

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4(苏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7《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4(苏教版必修4).doc

4.3.7 《雨霖铃》共1课时教案4(苏教版必修4) 【教学设想】 这首词有一定的难度,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将自己卷入泥潭而不易出来。语文课毕竟不是搞研究,所以我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而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与感悟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来理解全词。这就突出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离愁别绪,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要把这种离愁别绪用语言表达出来着实不易,而宋代一位词人仅仅用102个字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位词人就是——柳永,而这首词作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雨霖铃》。那么,柳永,何许人也? 二、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宋代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声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著有《乐章集》。 《雨霖铃》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京城汴京时与恋人分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 三、朗诵 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四、诵读品味,探究赏析 《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冷落凄清的秋景,衬托了情人间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的离情别绪。 1.思路探究 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明确】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尽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津】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问题①: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作标题。 【明确】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愁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方百计、千般思绪,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方法指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描述送别画面背景。 【明确】设想以下几组来渲染这幅“别离图”。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问题③:通过景物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