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楼书—《江山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江楼书—《江山梦》

《江山梦》 ——两江一号,记载一个无法再被低估的城市 P1 重庆是一座站着的城市,她的存在是对“江山”一词最好的注解 -----余秋雨 P2—P3 引: 3000年重庆,文化独立之梦 文化影响世界,文化改变城市。 说到皇城根下,勿庸置疑我们会立刻想到北京; 说到十里洋场和海派文化,我们会立刻联想到上海; 说到江南水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便会立刻浮现脑海…… 这些独特的文化个性,表达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人文指向,以及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因为这些独特的文化个性,这些城市让世人为之神往;也因为这些独特的文化个性,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影响世界历史篇章的奇迹。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自己文化内涵的城市,怎样参与世界文化的竞争? 而作为长江中上游,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它的文化个性又在何处?它又怎样让世界为之迷恋? 中国著名作家和学者余秋雨教授,对于这个怀抱大山,汇流两江的城市,有过这样一段描述:“重庆是一座站着的城市,她的存在是对‘江山’一词最好的注解。” 这个“注解”,无疑正是对重庆独有的个性魅力最贴切的注解。三千多年来,巴渝人依山而居,喝着长江与嘉陵江的水,在险山恶水间创造和追求着他们的美好生活。山孕育了这群人勇敢、勤劳、坚韧的性格,水赋予了他们乐观、豁达而爽直的激情。这样的创造和追求相传至今,从未改变。 一个城市的文化,包含了历史、人文、饮食、时尚、居住等多元化因素。在重庆尚未真正冲出大山的之前,我们的山城美女与独特的火锅美食早已率先走向外面的世界,而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东西是最值得发现并引以为傲的呢? 当整个城市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的当下,两江一号以他独特的魅力,带领重庆的重新走进历史。 P4 第一篇:追溯 千古风流人物,浪花淘尽英雄 P5—P6 禹:华夏文明之根 5000年前,相传大禹诞生于江州(即现在重庆),华夏洪涛又起。禹舍身治水,三次路过家门,终因洪水未平,未入家门。后禹成王,得子夏启,才有了一统天下的中国第一代王朝。 后禹王制鼎,廓定九州之型,彰显华夏之智,始立名族之德。 两江之处,不仅是重庆的诞生之处,更是中华龙脉的发源之一 如今重庆的两江交汇之处,已经灯火辉煌,繁华似锦。不知道这位千古人物是否会象我们今天一样望江而叹! P7—P8 邦:中华历史上浪潮的传奇人物 《史记?留侯世家》: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楚汉相争之时,人们对巴蜀的认识有着很深的偏见,认为那是一个未开化的“西僻之国”,对于争霸天下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踌躇满志的项羽自以为天下已定,分封诸王之后,便带着楚中的子弟兵衣锦还乡告慰祖先去了。 此时,刘邦却在巴蜀地区苦心经营,招兵买马,筹办粮饷,等待时机。巴蜀地区的民众,给予了刘邦最大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使刘邦的势力迅速扩充起来。之后才有了汉。 P9—P10 名:帝王赐名,福泽万代 重庆之名,古有数种。始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但重庆的得名,也另一位天子密不可分。 公元1189年,43岁的宋光宗赵惇,先封地恭州,为恭王,不久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此后,重庆因“天子福地 赐名重庆”的佳话,而备受传诵。而这块为天子带去“双重喜庆”的天子福地,也从此不再易名 P11—P12 洋:1891年。两江汇、大城梦、名流场。 一百多年前西方军队进入中国,挥舞着凶器,妄想蚕食华夏领土。尽管清政府无力抗争,垂死也要争个“面子”,大告天下“准许”西方军队在国土上设立租界,但须限定区域,不得入城。这一“界”,楚河汉界,相安无事。弹子石因此成为了重庆租界的指定区域,象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法国水师兵营等建筑,正是当时所建。 在那个年代,长江之南和之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这边的人们留着长辫子,有钱的可以在茶楼、戏园子里挥霍时间,更多的自然是满街流浪的乞讨者和麻木的眼光;江对面,外国商船源源不断停靠弹子石(南滨路),洋贵族们穿着干净的礼服互相脱帽致意,晚上酒吧里欢声不断。但这样的好景并未维持多久,西方列强纷纷撤离弹子石之后,这块本就偏僻的角落,又恢复了往日的落寞。尽管西方帝国主义蚕食中国领土的妄想终究未能得偿所愿,但却因此为重庆现代商业留下了开创性的一页。 P13—P14 诗:遍山海棠为谁开? 千年前的宋代,诗人陈与义曾站在这里,留下“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绝句,满清才子王尔鉴独爱海棠,“海棠溪在大江对岸涂洞之下,溪水出南坪山坞,沿壑带涧,曲折入江。江水涨时,兰桡轻棹,直溯溪源。两壁石崖秀削,溪边者多海棠。每当春晓将暾,淡烟微布,细雨如丝,溪流映带;其山娟秀,绰约如微姬十五,闲立于素绡帏中,含睇微笑。烟雨神情,此山为独檀也。” 作为巴渝驰誉华夏的12景之一,千百年来为古代才子所咏叹,如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