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设计和模式2016年11月24日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
理念 与模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结构;运用该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几个供讨论的问题;;(1)创景激趣
“创景激趣”,是指教师运用媒体或资料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
常用的“创景激趣”的实施策略有:
①长时记忆调动
②课前信息交流
③景观直观感受
④问题引发探究;(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运用教材、网络等信息载体,搜集信息,初步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该环节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空间概念。
第二阶段:形成认知结构。;(3)合作探讨
“合作探讨”,是指由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开展组内讨论,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及必要的工具,探究解决所关注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教学环节。
该环节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问题应基于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要便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操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发展创造思维;要结合时事热点,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组间质疑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中,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已基本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教师引导各合作小组就本课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大胆质疑,并请其他小组来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组间质疑”环节。
教学过程中,可从如下方面引导学生的组间质疑活动。
首先,引导和鼓励各小组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目的在于理顺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
再次,启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促进个体创造思维的发展。;(5)展示作品(业)
“展示作品”,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某一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现该主题的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特长,发挥合作性和创造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
目的在于为学生创设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为小组赢得荣誉的快乐,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在小组内每名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每个小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总体评价的教学环节。
每一合作小组可以评价本组在本课学习中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进步,对进步显著的同学更要提出表扬。在实施“自我评价”环节时,应注意:
①保证评价时间;②自评与互评相结合;③以质性评价为主;④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方面的表现,特别要关注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2、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一)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分析课程标准、教材;
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
分析学校情况、社区课程资源及所占有的相关资料。;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应尽可能采用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刻画。;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1、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
2、完成这一行为的条件;
3、使教师感到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水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规范用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规范用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