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学案.ppt

7、第七章、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发动机的装配、磨合与验收 ; 图 7-1 发 动 机 无 负 荷 热 磨 合 规 范 ;2、混合气过稀: (1)现象: 发动机不易起动,或起动后怠速不稳、加速不良、动力不足,并伴随有化油器回火和发动机过热的现象。 (2) 原因: ①从油箱至化油器进油管接头有漏油、堵塞或汽油泵效能欠佳等原因造成供油不足; ②化油器进油针阀开度不足或浮子高度失调造成浮子室油面太低; ③化油器内主量孔或主供油道堵塞; ④可调式主量孔油针旋出太少或固定式主量孔通径太小; ⑤在高原或高温地区行驶造成气阻; ⑥进气管衬垫或化油器座衬垫严重漏气; ⑦主供油系空气量孔、怠速空气量孔松动。; 图 7-2 混合气过稀诊断流程图 ;3、混合气过浓: (1)现象: 发动机不易发动,或发动后运转不稳、动力不足、加速困难,且排气管冒黑烟,并伴随有“突、突”声,有时甚至是放炮声;发动机过热,发动机油耗增加;化油器节气门轴处有汽油渗出,卸下火花塞发现电极上有潮湿汽油;排气消声器管口内壁颜色灰黑。 (2) 原因: ①进油针阀关闭不严、浮子室油面调整太高或浮子破裂; ②可调式主量孔油针旋出太多或固定式主量孔通径太大; ③主量孔、真空加浓阀体、机械加浓阀体松动,加浓阀体衬垫不密封或其单向阀关闭不严、弹簧折断,真空加浓阀活塞磨损严重或真空通道堵塞; ④主供油系空气量孔、怠速空气量孔堵塞; ⑤加速装置喷管在缓慢加速和稳速运转时喷油或滴油; ⑥阻风门不能完全打开或空气滤清器严重脏污。; (3) 诊断方法: 发动机熄火后,如果从化油器节气门轴处发现有渗油现象,表明化油器供油过多,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7-3所示。; (接上图)图 7-3 混合气过浓诊断流程图 ; (3) 诊断方法: 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7-4所示。 调整怠速时,发动机温度应正常,点火系无故障,阻风门完全打开。为使怠速准确并防止怠速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GB3842—83),还应连接转速表、不分光红外线CO和HC气体分析仪进行监测。; (接上图)图 7-4 怠速不良诊断流程图;(3)诊断方法: 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7-5所示。;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如表7-1:; (续上表)表 7-1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三、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机油压力过低: (1)现象:发动机在正常温度和转速下,机油压力表读数低于规定值。 (2)原因: a.机油压力表失准; b.机油压力传感器效能不佳; c.机油粘度降低; d.汽油泵膜片破裂使汽油漏入机油池或燃烧室未燃气体漏入机油池,将机油稀释; e.柴油机喷油器滴漏或喷雾不良,使未燃柴油流入机油池,将机油稀释; f.机油池油面太低; g.机油泵齿轮磨损、泵盖磨损或泵盖衬垫太厚造成供油能力太低; h.机油集滤器滤网堵塞; i.机油限压阀调整不当、关闭不严或其弹簧折断; j.内、外管路有泄漏之处; k.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磨损松旷、轴承盖松动、减磨合金脱落或烧损。 ;(3)诊断方法: 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7-6所示。图内所指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均为双金属电热式。; (接上图)图 7-6 机油压力过低诊断流程图; (3)诊断方法: 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7-7所示。图内所指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均为双金属电热式。; (接上图)图 7-7 机油压力过高诊断流程图;四、冷却系统常见故障与诊断 1、过热: (1)现象:运行中的汽车,在百叶窗完全打开的情况下,水温表指针经常指在100℃上,且散热器拌随有“开锅”现象。 (2)原因: a. 冷却系中水量不足;风扇皮带打滑或断裂; b. 点火时间或供油时间太晚;混合气太稀或太浓; c. 突爆或早燃;燃烧室积炭太多; d. 气缸衬垫太薄或缸体、缸盖接合面磨削过多; e. 风扇离合器结合时机太晚;散热器下部出水管冻结或堵塞; f. 散热器上部回水管凹瘪或堵塞; g. 水泵泵水效能欠佳或水泵轴与叶轮脱开 h. 节温器主阀门打不开或打开太迟; i. 散热器和水套内沉积的水垢、锈污太厚;分水管锈烂,分水能力丧失; j. 机油池油面太低、机油太稠、机油老化变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