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第一轮复习全品 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政治-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RJ)·全国卷地区专用;;;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返回目录;主干解读
把握1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牢记2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掌握3个特点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透析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源远流长的见证;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易错警示】 中华文化并非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并非一帆风顺。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重难突破
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易错辨析
1.[2015·广东卷,31A]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 [提示]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决定文化。
2.[2015·广东卷,31B]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
× [提示]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3.[2013·安徽卷,9③]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
× [提示] 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4.[2013·安徽卷,9④]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 [提示]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2012·广东卷,31①]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提示]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命题探究;角度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典型例题1】 [2015·福建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 B 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也没有涉及民族精神,C、D两项与材料无关。;[技法指导] 正确区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纵向、时间跨度。
(2)博大精深:横向、内容丰富。;【变式训练1】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 )
①中华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茶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茶“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说明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②符合题意。“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③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说法错误。④材料体现不出,排除。; 角度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典型例题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兴边富民工程实施方案(3篇).docx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专题03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卡通手绘风班干部竞选自我介绍PPT模板(二零二五学期版).pptx VIP
- 带锯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pptx
-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34张PPT).pptx VIP
- 公共政策3政策的资料搜集与方法剖析.ppt VIP
- 专题04 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健康管理师技能证书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doc VIP
- 中小学班级卫生值日表 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