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_1第2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一].pptVIP

no2_1第2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一].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o2_1第2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一]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所产生的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生物遗迹、叠层石以及软沉积物的各种变形构造等。  ;是研究和判断岩层形成时的古地理和地壳运动特征重要依据。;一、层理及其识别;2.层理的基本术语和主要类型;二、利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 面(面向);1.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又叫斜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有多种类型。其中,可用来判别岩层顶、底面的交错层理有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这两种交错层理的斜纹层均呈弧形,斜纹层的顶部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收敛、变缓,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 2.递变层理   递变层理又称粒级层理,是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逐渐衰减而形成的一种沉积结构。其特点是,在一???单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例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右图所示的递变层理是携带各种粒级悬浮体的浊流沉积,虽然其中混有粗细不同的颗粒,但总的特点仍是下粗上细。另外,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 ; 3.波痕   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波浪、水流或风的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堆积形态。主要发育在粉砂岩、砂岩及碳酸盐岩的表面,在细砂岩中也偶尔可见。   波痕是由波峰和波谷组成的。根据波峰的形态,波痕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右图所示的几种波痕可用来确定岩层的顶、底面。这些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则凹向底面。 ; 4.泥裂 泥裂也称干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经曝晒干涸时发生收缩和裂开所形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层面上,偶而也见于碳酸盐岩层面上。泥裂常使层面构成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分叉状的裂缝,在剖面上一般呈“V”型(有时切穿层面也可呈“U’型)裂口。这些裂缝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时,其填充层的底面常形成尖脊状印模层底面;5.雨痕和冰雹痕  因雨滴或冰雹落在湿润而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称雨痕或冰雹痕。雨痕或冰雹痕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掩埋、成岩后,遂在岩层的顶面上留下凹坑,而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瘤状突起的印模(图1—8)。;6.冲刷面 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会因水流冲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冲刷面。在这不平整的冲刷面之上再沉积时,被冲刷下来的下伏岩层的碎块和砾石又往往堆积在冲刷出的沟、槽中。根据冲刷面和上覆岩层的碎屑,可以判别岩层的相对层序(右图)。 ;7.底面印模 当水流或涡流在松软的沉积物上流动时,由于涡流对沉积物的侵蚀或水流携带物(如介壳碎片、岩屑,树枝等)对沉积物表面的刻划,会在沉积物表面留下各种形状的凹坑和沟模痕迹,这些痕迹常被砂质所充填。成岩后,它们多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保留下来,称作底面印模(也称为铸型)。;8.古生物的埋藏标志; 2)一些古植物的根系也可作为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如图1—13所示,根系向上变粗并收敛,向下变细且分叉。 ; 3)生物活动造成的遗迹化石,如三叶虫的停息迹、爬行觅食迹及潜穴的蹼状构造凹面均指示岩层的顶面。 ; 4)异地埋藏的腕足类、腹足类和瓣鳃类介壳化石,多数保持着凸面向上的稳定状态,故其凸面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顶面。 ;三、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研究软沉积变形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指出构造现象并不全是成岩后构造作用引起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构造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历程;另一方面是为了正确分析和区分成岩前与成岩后的变形和其叠加关系,避免构造分析的简单化。 (一)软沉积变形的主要类型 1、压模与火焰状构造 1)压模 是一种底面印模,又叫重荷模或负荷铸型,一般发育在泥质物之上的砂层底面。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 ; 其排列杂乱,大小不一,突起高度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但在同一层面上,压模的形状和大小较近似。有时砂岩中的原生层理因这种构造存在而变形,但向上层面逐渐恢复正常。 压模是当砂层沉积处在塑性状态的泥质层之上时由于超负载或差异负载作用使沉积物发生垂向流动而成(右图)。 ; 2)火焰状构造 是与压模密切相关的一种现象,即下伏的泥质层向上尖灭的尖舌(图1-17)有时弯曲并向一个方向倾斜。这是由于上覆砂岩的不均匀负载压力使呈塑性状态的泥质沉积物挤入负载瘤状突起之间形成的。 压模和火焰状构造在判断???层面向时是极为重要的标志。具压模的层面为岩层的底面;火焰状构造的泥质舌尖指向岩层顶面。 ;2、球状和枕状构造 ;3、滑塌构造与卷曲层理 ; 滑塌构造往往涉及到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