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形式多样的住房.ppt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形式多样的住房.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形式多样的住房

蒙古族的特色住房叫做“蒙古包”,“蒙古包”原是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 藏族牧区群众主要居住 形式。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 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 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 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 引,固定在地上。帐房正脊 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 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 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 成高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 帐房内陈设简单,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 供坐卧休憩之用。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 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 特殊的建筑形式。 ; 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有的地方小于50毫米, 屋顶没有必要考虑排水设计。屋顶修成平顶,可以 在上面晾晒粮食,农副产品等。由于冬天天气寒冷, 平顶房内砌有火墙,地上铺毡毯,人们活动、休息 均很方便。; 壮族的特色住 房叫做“干栏式木楼”,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 而居。点缀着一栋 栋干栏式木楼,这 就是壮族人民的传 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 圈牲畜。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 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 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 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瑶族的“叉叉房”为竹木结构草顶房。一般 为三开间带前廊。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团聚的场 所。正房上方设有阁楼。阁楼下有火塘,用于 起居和做饭。阁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 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 ; 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 的二层楼房。柱、梁和屋架结构用 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 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 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 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 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 仓或厨房。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 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 晒台。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 通风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 起遮阳避雨作用。廊下安装楼梯供 人上下。; 黎族的竹架棚房子 状如倒扣的船只,茅草 覆顶,木头或竹子的梁 柱,编竹抹泥墙、竹条 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 灶,灶上方悬挂竹筏, 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顶 侧面开天窗。没有间隔 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 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吊脚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 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 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 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 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 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 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 ; ;山西乔家大院;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