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物理 物态变化 热机章节测试
亲爱的同学,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 都在努力。
章节测试
物态变化
1、在松香、铜块、玻璃、食盐、海波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块、食盐、海波;熔点
2、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A. 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B. 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D. 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1中四个图象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 )
4、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
5、日光灯用久了,管壁上发黑是因为 ( ) ??
A、灯丝受热产生升华,灯丝的气体在管壁遇冷凝华而成;????
B、玻璃分解产生黑的物质;
C、灯丝受热蒸发后遇冷凝固而成的;
D、灯丝发热,使灯丝附近玻璃熔化发黑。
6、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
A.先液化再蒸发 B.先汽化再液化
C.先升华再液化 D.先汽化再凝华
7、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是____________现象
(2)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是____________现象
(3)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是__________现象
(4)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_____现象
(5)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6)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____现象。
(7)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2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10、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 ?( )??
A. 露的形成──液化;放热?????????? B. 霜的形成──凝华;吸热
C. 河水解冻──熔化;吸热?????????? D. 湿衣服晾干──汽化;吸热
、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
12、(2012山东滨州,第17题)如图所示,温度记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C”),示数为_________℃。
13、(2011泉州)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内能与热机
1、冬天,有些人喜欢把冷的袋装牛奶放进热水中浸泡,等牛奶变暖后再饮用。浸泡时,牛奶从热水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人们还喜欢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 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 C.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 D. 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3、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