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比部职掌的转变及其原因试析的论文.doc
唐代比部职掌的转变及其原因试析的论文
代前中期,比部主掌全国财务勾检,法制为其次。比部郎掌诸司百僚俸料,总勾内外经费,比部实为财务勾检系统的中央领导机构。唐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形势及职官制度发生变化,比部职掌也随之渐变。比部从主掌勾检,逐渐向知制诰等方面转化。这可能与比部郎的出身、地位变化紧密相关。
关键词:唐代;比部;勾检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017-04
关于唐代比部之职掌,王永兴《唐勾检制研究》认为,比部是唐代财务勾检的中央领导机构。而谈及比部审计职能者颇多②。其中,张达聪《论比部职掌的演变和唐代的比部审计制度》认为唐代比部为审计机构,负责审计簿籍。王东洋《魏晋迄隋比部郎隶属及其职掌之变化》认为,南北朝时比部掌法制和勾检,隋时其职掌向专职勾检转变。上述诸作,对唐代比部职能的转变及其原因均未做出论述解释。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唐代比部的职掌
关于唐之前比部的渊源演变和唐代前期比部的基本职掌,正史职官志和典章类文献均有明文记载,前人也已论及,此不赘述。本文仅就比部基本职掌之外、前贤未暇论及处做一点补充。除前人已论述的勾检、审计财务职能之外,勾覆图书经籍和制定州府的具体行政支出政策也在比部管辖范围之内。下面分别论述之。
比部尚有勾检经籍图书职能。武则天文明元年(684年)十月敕:“两京四库书,每年正月,据旧书闻奏;每三年,比部勾覆具官典,及摄官替代之日,据数交领。如有欠少,即征后人。”(卷35比部勾检图书典籍,当从勾检文案职能中拓展而来。.cOm
两税法施行后,比部开始勾征地方两税。建中元年(780年)正月,唐廷具体规定了州县征纳两税的期限和数额,两税按时、足额征毕后,须将结果申报比部,接受比部勾检监督,比部据地方呈报的数额实施勘会,若发现“此外敛者”,均“以枉法论”(卷83)。唐文宗时,比部将两税勾检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大和四年(830年),比部规定了州府两税支出和保留的份额,还对各州城郭、公廨、屋宇、器械、舟车、什物??修理、添置、更换做出限定,“又当州或属将校所由,有巡检非违,追捕盗贼,须行赏劝,合给程粮者。又当州或百姓贫穷,纳税不逮,须矜放要添货额者。又当州遇年谷丰熟,要收籴贮,备以防灾歉者”。敕旨:“宜依。”(卷59)即比部对州府将校追捕盗贼所需赏金和犒劳的办法、免除赋税的条件、储粮备荒等事宜也作了规定。这些工作的具体经办应由州县负责,比部只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核纠察。如何对地方的各项收支和施政情况勾核检查?大和四年,比部下发地方州府的格令规定:除上述处理条例外,对州府的羡余钱物、官员送故迎新所需招待费用等都有明确要求:“其所费用者,并须立文案,以凭勘验。”(卷68)地方政府各项钱粮物资的支用都须造簿备案,登记在册。比部下发这条格令,意在为日后勾检籍帐时提供核查凭据。
二、唐代比部职掌的转变
唐初,比部勾检职能渐失已现端倪。高宗咸亨四年(673年),东都留守御史杨再思“兼敕勾大使”(成亨),则天圣历初(698年),宰相武攸宁置勾使(卷206)。勾检已设专使执行。故中宗朝一道赦文说:“设官固须量才称职,比来委任,稍亦乖方,遂使鞫狱推囚,不专法守,撰文修史,岂任秘书。营造无取于将作,勾勘罕从于比部。多差别使,又著判官,在于本司,便是旷位。并须循名责实,不得越守侵官。”(卷17)
至唐中后期,比部逐渐失去勾检权。大历卜二年(777年)六月十五日敕:“诸州府请委当道观察判官一人,每年专按覆讫,准限(申)比部。”制度规定,比部对诸道财政收支账目进行勾检,但“诸州多有不到”(卷59),中央命令并未得到忠实执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变化呈加剧趋势。《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初,国家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太府四时以数闻,尚书比部覆其出人,上下相辖,无失遗。”唐初,比部勘覆左藏库、纠察财赋出入是制度性规定。正因为比部与太府寺勾检官一上一下的勾检,才保证了财务“无失遗”。唐德宗时,比部勾覆职能已成为“国家旧制”,这至少说明比部勾检权已大为削弱。穆宗时,“比部令:‘勾诸司钱谷,载在格令,其事讹谬,岁月已深。’宜令中书门下精择比部郎官,修举典制,勾诸司钱谷,仍立时限,具条疏闻奏”(卷66)。比部勾检诸司钱谷已徒具空文。比部失权年月滋久,故诏
中书门下优选比部郎,希冀恢复国家旧典,仍由比部履行勾检诸司钱谷职务。但比部勾检职能的削弱乃至丧失,已是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
但自建中以来,中央一直试图恢复比部勾检权。建中元年(780年)正月五日,两税法敕文规定,两税征收数量、征税时间、两税钱物在地方和中央的分配情况均要上报比部,比部据此进行检查审计(卷83)。据贞元八年(7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