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2 2 1998 年第 3 期      植物检疫 PLAN T QUA RAN T INE      V o l. 12  N o. 3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 彭金火 谭 红       赵改萍  2 2 (大连动植物检疫局 大连 2 2 116001)   (国家动植物检疫局 北京)   由疫霉引起的大豆 (G ly cine m ax L. ) 不但加重大豆发病, 而且容易导致误诊。茎 根腐和茎腐病 (大豆疫病) 于 1948 年最先 部的病斑通常很快发生大豆茎溃疡病 D i 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 公开报道则在 ap orthe p haseolorum var. cau livora 并形 1955 年。Kaufm ann Gerdem ann 对引起 成大量分生孢子器, 也加重病状并导致误 该病的病原物作了详细研究, 认为该疫霉 诊。 可区别于其它已有疫霉种, 因而建立了一 大豆疫霉一般不侵染大豆叶片, 但因 个 新 种, 即 大 豆 疫 霉 P hy top h thora so 大风暴雨, 病原飞溅至幼嫩叶片上时, 可侵 jae[1 ]。随后加拿大、匈牙利、意大利、日本、 染叶片, 造成叶片黄化枯萎; 湿度大时, 病 前苏联、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也有报 害可向叶柄和茎部扩展。另外, 大豆疫霉自 道[2, 3, 4 ]。 然侵染豆荚和种子的报道也较少, 但人工 1 症状表现 接种可造成豆荚及种子发病, 并可在种子 大豆疫霉可侵染任何生育阶段的大豆 表皮内产生卵孢子[5 ]。 寄主, 包括幼苗出土前的烂种、烂苗和出土 2 病原物的分类和命名 后幼苗的猝死, 造成缺苗断垄, 及成熟前的 引起大豆疫病的病原菌属卵菌纲、霜 侵染, 造成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2, 3 ]。 霉目、腐霉科的疫霉属。在我国对外公布的 大豆种子萌发产生根及下胚轴时即可 A 类应检危险性生物名单上, 采用的学名 被大豆疫霉侵染, 受侵染的根及下胚轴呈 是 P hy top h thora m eg asp erm a D rech sler f. 棕褐色。出土后至二叶期, 主根受侵染时也 sp. g ly cinea [6 ]。 呈棕褐色。三叶期至成熟前, 在感病品种 Kaufm ann Gerdem ann 研究了大豆 上, 先是下部叶片黄化并向上部叶片扩展, 分离物的形态学、生理学、致病性等特征, 茎基有棕褐色条纹状病斑, 然后整株枯萎 建立了新种[1 ]。一年后, H ildeb rand 认为大 死亡, 但植株不倒伏, 叶片不脱落, 内部症 豆分离物应属 P. m eg asp erm a, 但其致病 状为木质部和维管束变色; 在耐病和抗病 性不同于已有 P. m eg asp erm a 菌株, 可作 品种上, 症状常仅限于侧根之腐烂, 有时茎 为 P. m eg asp erm a 的 一 个 变 种, 即 P. 部有狭长的棕色、凹陷条斑, 植株不死亡, m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