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2月18日-40-中學同学及外号.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2月18日-40-中學同学及外号

中学同学及外号 ——岁月划痕之四十 1963年9月2日,我考入的保定市第五中学开学,我被分到了36班。我小学的同班同学程同学、农同学也分到了36班。初一新生班还有37、38、39班3个班。我小学的一位不同班的殷姓同学分到了37班。 除了程同学和农同学,班里我最先认识的同学是石同学,因为他是班长。他在我们班年龄最大,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他被指定为班长的原因之一。班长人很好,不仅能和大伙儿说到一块儿,玩儿到一块儿,还处处维护大伙儿,有长兄之风。他爱给大家讲一些农村的故事,听着都很有意思。有时也讲“坏故事”,都是闻所未闻的。他父亲是保定老调剧团的演员,唱旦角,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有时也会弄兰花指。他也能唱老调,每次班里搞联欢会他都要唱上一段儿,多数是《潘杨讼》里的唱段儿,唱的最多的是寇准的“两条龙相斗我在当中”。 班里的同学熟悉之后,就相互起外号,人们也给班长弄了一个,叫他“大洋马”。因为他个子高,走路有点儿甩脚,而马走路时要甩蹄儿,所以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 班长对他的同桌杨同学非常推崇,说他有学问,不但会背古诗,还会背古文。我很想见识杨同学的学问,就求他背几段,可他说什么都不肯。人们说这是真人不露相。不过,他知道的东西就是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他都能说出个条条道道来。我喜欢听他白活,就整天跟他摽在一起,还去过他家。 杨同学属鼠的,同学给他起的外号是“耗子”。后来37班、38班、39班都有同学外号叫“耗子”,为防止混淆,他的外号中又加上了他的姓。 杨同学个子高,较胖,很有力气。记得我们搬入新建的教学楼之后,他说他能推断楼上走廊的护栏。那护栏看着确实单薄,但还是没人相信他有那么大的力气。他为了让人们信服,还真的推了一把。他双手抵住护栏,腿成弓步,大喝了一声:“嗨!”,就全力推出,可护栏没断,他后脚上的鞋帮儿却“嘶”地一声裂了口儿。这戏剧性的一幕,逗得大伙前仰后合。他很尴尬,说以后换了鞋再推。 杨同学家住在东升街,比我离学校还远。我们这些离学校远的,下午放学后一般都不回家。因为中学不但早上有早自习,晚上还有晚自习。晚自习是晚7点上课,家远的孩子回去吃饭就可能迟到,所以放学后就在学校玩儿,等上完晚自习再回去吃饭。 晚自习前这段儿时间,我除了和班长、杨同学一块儿玩儿,还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钻到小树丛里去打牌、下棋。 我们学校的西边是民房,民房的地面比我们学校高出一米多(我猜着是为了抵御水灾垫起来的),这样民房边上就都有一米多高两米来宽的土坡。坡上长满小树丛,钻到里边玩儿谁也影响不到,不用担心爱学习的同学告状。我们在里边主要是打扑克、下象棋、下军棋。和我一起玩儿的最多是申同学和石同学。 我猜着申同学是1950年出生的,因为他的名字中有庚寅二字,而1950年是庚寅年。申同学眼神不好,体检时确认视力为0.2,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零点二”。申同学性情随和,处事低调,我挺愿意跟他玩儿。 石同学家住双井胡同,离我们学校很近,可他也不回家吃饭,不知是家里没人做饭,还是贪玩不回去。石同学的嘴有一点儿凸,有人便把上英语课时学的单词“fox”(狐狸),作为外号送给了石同学。石同学爱笑,也爱逗,跟他在一起玩儿也是很快乐的。 我们在一起下棋都觉得自己棋艺不错,谁也不服谁,所以就天天较量。直到班里流行打乒乓球之后,我们才不再较量棋艺,而改为较量球艺。 上初二下半学期的时间,我迷上了无线电,一位姓李的小个子同学就跟我吹嘘,他的好友梁同学的哥哥搞无线电特棒,梁同学也懂。我立即向梁同学请教。梁同学便带我去他们家观摩。他家住在我们学校的南边,离学校非常近。他让我看了他哥哥安装的收音机,还借给我一个全铝壳的单只听筒。 我对梁同学非常佩服,这倒不是因为他懂无线电,而是因为他会做熏田鸡。此事也是李同学给我讲的。他说,梁同学的父亲就卖熏田鸡,梁同学和他的哥哥、弟弟都帮着捉青蛙,帮着加工。他们家做的熏田鸡小有名气,可好卖了。他还说,梁同学兄弟捉青蛙都是晚上去,打着大号手电,手电照到青蛙之后,青蛙就一动不动,等着你拿。他们出去一次就能捉半口袋。 一次,我去梁同学家还真的看到了正要熏的田鸡,一口大锅里放着锯末,锅上架着铁篦子,铁篦子上是穿好的田鸡。那竹签很长,穿在上面的田鸡已剥得只剩肉,盘在一起成了一团,整体看着像大号的糖葫芦。感觉着扣上笼屉点火就能熏了。 我虽没有看到过梁同学家的田鸡成品,但见过街上卖的,都熏成棕红色,闻着味道不错,不过我一次也没有吃过。我上小学时曾和程同学一起煮过青蛙,那效果没法和熏田鸡相比,所以我对梁同学有这手绝活还是很佩服的。 由于他家离学校最近,经常有好多同学去他家玩儿,跟打狼的似的,可他老父亲从不轰我们。不过他是最先离开我们班的,文化大革命不上课之后,我们都忙着串联,他却上了班。去的是保定第一棉纺厂,那时他应该只有16岁。 我们班里起外号成风,你没外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