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之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暖春之旅

暖春之旅亲历记:中日关系从冰冻走向暖融   五月“暖春”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春,意味着温暖、希望和新生命。   两年来的中日关系从“破冰”、“融冰”,到“迎春”、“暖春”,一步步由冰冻走向暖融。   中日相交千年,几经干戈玉帛。尽管深冰尚未融化,但历史经验证明,和则两利,互惠才能双赢。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历史正将中日推向新的舞台。(苏庆先) 日本人在上海   日本人在上海   他们同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国人一样,一起构筑了这座海派城市的精彩。   撰稿·邵乐韵   十几年前,大多数中国人隔着电视屏幕感受《上海人在东京》的生活。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伴随着东渡热潮涌动,几十万中国人赴日求学、打工,在异国他乡实现了许多现代中国人的梦。   今天,上海人在身边又看到另一部生活实录:日本人在中国生活、圆梦。他??遍布在上海的学校、企业、餐馆、超市,甚至就在家里“贴隔壁”。上海西南角的古北新区,更被称为日本人聚居区。   据日本外务省最新统计,在华长期居住的日本国民已突破12万,仅上海就有6万人。他们同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国人一样,一起构筑了这座海派城市的精彩。他们的上海生活,真实反映了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现状和变化。   用心培养中国学生   在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有一位名叫真木胜文的日籍老师。记者见到他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端坐在桌前看书,个子不高,穿着朴素,看上去跟普通的中国老先生毫无区别。   在日本退休之前,真木胜文是长崎电台的播音员。1996年,上海和长崎结为友好城市,两地政府同时启动了教师交换项目。次年9月,65岁的真木胜文以志愿者身份来到上海,进入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甘泉中学执教。   作为当时唯一的日语外教,真木胜文每周要上16节课。那时学校硬件设施还不完备,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木胜文花了很多心思备课,自己整理编制教材、购买原版动画片、安排讲故事做游戏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日语。   有了固定住处后,他又把课堂搬进了家。周末到真木老师家做客,是学生们最开心的事,大家围坐在榻榻米上,一起练习、表演、会话,肚子饿了,还能尝到老师亲手制作的地道日本料理。真木胜文说:“我来上海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国学生。”   要进真木胜文老师的班,就必须遵守他的课堂纪律:尽量用日语说话;尽可能出席,缺席需请假;不许使用手机;吃完饭大家一起收拾;一定要做作业;最终一定要通过标准日本语考试一级。另外,还有最最重要的一条:绝不做坏事,要成为品行端正的人。师者,传道在先,而后授业解惑。   “作为老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他们的心智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比单纯的教书更重要。”真木胜文无形中在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每年回国,真木胜文都会带回各种教学资料。十多年来,仅录像带就有六七百卷,如果中国没有相应的录音教材,他还会专门请夫人或朋友在日本帮忙录制。   2002年,真木胜文获得“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获此殊荣的唯一外国专家。   在上海生活11年,真木胜文早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上个月底,学校为他庆祝了76岁生日。即将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他,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拿到在上海的永久居留权。   他说,“中国和日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中国是哥哥,日本就是弟弟。中日两国应像兄弟一样友好下去,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了解日本文化,也希望中国其他城市多一些像甘泉中学这样的外国语学校,这样两国的交流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从爱上语言到爱上城市   源雅野和久田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日本留学生,他们从高中起就学习汉语,每年暑假还到上外进行为期三周的修学。久田说,自己对中国的兴趣不仅来自语言,还因为喜欢中国菜。   据有关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达14万人,其中日本留学生占了3.8%。在日本,汉语教育的加强成为推动日本学生留学中国的一大因素。   根据日本财团法人国际文化论坛的调查,1986年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仅46所,2005年多达553所,占当时高中总数的8.2%。而据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余维所作的个人统计,2007年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已有630所。余维评价说:“日本的汉语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   来上海以前,源雅野对这里的印象只是“大都市”。现在,她不仅对上海有了感性认识,也结识了不少学习日语的中国朋友。“我用汉语,她们用日语,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学习很好,对她们也有好处。”   比起源雅野和久田,北泽祐子算是大龄留学生。从日本的大学毕业后,她先在东京工作了6年,后来不忍荒废高中时打下的汉语基础,在2003年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对外汉语系,并在五角场附近租了一间房子。   “当时我是国际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和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