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医学分子生物学绪论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的热门科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日本九州大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首批教授级科技咨询专家,《Gene》《Cancer Biol.Ther.》《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先后在 Cancer Biol.Ther.、Food Chemistry、Genes Cells、Gene、Mol.Cell Endocrinol.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多部,已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现指导在读博 (1名印度博士留学生)、硕士20名。;主要研究方向:1.肿瘤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2.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3.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治疗。 联系电话:023O) 电子信箱:fzsongcq@163.com ;1.什么是分子生物学? 2.分子生物学包括哪些内容? 3.学习分子生物学的意义? 4.如何开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人类目前面临的现状与形势 —— 一个沉重的话题;地球怎么了 ?;地球怎么了 ?;敢问路在何方?;生命科学前沿科学与技术 ——分子生物学;SARS病毒基因及蛋白系统分析 ; SARS病毒的基因组研究概述 对SARS -CoV的基因组特征、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变异 ,以及基因组编码蛋白作了综述 ,提示SARS -CoV基因组为无分段的单链正义RNA ,存在极强的变异能力 ,其对应氨基酸序列也存在极多的变异点 ,探索了解SARS -CoV的致病机理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59-62 ; 广东人H5N1毒株PB2基因进化和特性 结果:1997/2006 48株毒株PB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成两组,1997/1998毒株为第一组(G1),2003/2006毒株为第二组(G2).PB2基因错义置换导致10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占比例13.3%(101/759).PB2基因Ks值为39.4×10-6~63.4×10-6 Nt/d,Ka值为3.36×10-6~5.11×10-6 Nt/d;提示PB2基因进化主要受到自发突变影响.2003/2006毒株(包括毒株GD-01-06)仅保留一个糖基化位点(NPT301-303),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和抗原性. ;结论:目前PB2基因进化分成两组,主要受到除自发突变影响;PB2基因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非常频繁,不断变异将影响H5N1毒株在人-人传播能力和引发大流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547-1550 ;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 (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 (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