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选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制药工艺选编

一、名词解释 1.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2.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3.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 HYPERLINK /doc/3825606-4017358.html \t /doc/_blank 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4.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而与菌体的生长繁殖无明确关系的代谢产物。 5.培养基:是专门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6.分批发酵:一种准封闭式系统,种子接种到培养基后除了气体流通外发酵液始终留在反应器内。 7.连续发酵: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 8.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倒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过程。 9.细胞融合技术:指两种不同的亲株经酶法除去细胞壁得到两个球状原生质体或原生质体球,然后置于高渗溶液中,在以聚乙二醇助溶和氯化钙存在的条件下,促使两者互相凝集并发生细胞之间的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获得新的菌株。 10.固定化酶: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11.生物制药的下游技术:从动植物器官与组织、细胞培养液、细胞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精制有关生物药物的过程。 12.细胞破碎技术: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 13、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14、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 HYPERLINK /doc/5251364-5484609.html \t /doc/_blank 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 HYPERLINK /doc/1971731-2086707.html \t /doc/_blank 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 HYPERLINK /doc/5034332-5260779.html \t /doc/_blank 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15、等电点 HYPERLINK /doc/511325-541301.html \t /doc/_blank 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 HYPERLINK /doc/968469.html \t /doc/_blank 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 HYPERLINK /doc/6019647.html \t /doc/_blank 特点进行分离的 HYPERLINK /doc/5382414-5618769.html \t /doc/_blank 方法。 16、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 17、传代培养: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的过程。 18、酶的激活剂:一些物质可以改变一个无活性酶前体( HYPERLINK /doc/5629272-5841892.html \t /doc/_blank 酶原),使之成为有 HYPERLINK /doc/269838-285640.html \t /doc/_blank 活性的 HYPERLINK /doc/596987-631999.html \t /doc/_blank 酶,或加快某种 HYPERLINK /doc/1350553-1427806.html \t /doc/_blank 酶反应的 HYPERLINK /doc/5329516-5564689.html \t /doc/_blank 速率产生酶激活作用。 19、可逆性抑制:对主反应的抑制是可逆的,以酶促反应为例,可逆性抑制剂和酶形成复合物,抑制酶与底物的作用,从而抑制反应。 20 21、凝聚作用;指亲水胶体的粒子集聚而变成浓厚的溶胶(Sol),是作为显微镜下的小液滴或肉眼可见的相而被分离出来的现象。 絮凝作用;如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表面电荷的电量,降低ζ电位及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微粒聚集成絮状,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可重新分散均匀。 ; 不对称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