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第十四讲之一常见文言文实词
;
《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包括:
(1)理解层级(B级)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级)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考情总览
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总体来看体现以下特点:
1.选文体裁多样,形式丰富。
有传记,有散文,有序言,有论说文。
2.题材健康向上,内容相对陌生。
叙述类选文除极少数篇目略显消沉,多是积极阳刚的作品,主人公为人或孝友,或机智;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值得注意的是,史传类传主往往不是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人物,论说、笔记文章作者也不是特别知名的作家。
3.设题形式固定,考点各有侧重。
从考查内容看,实词考查仍是考查重点,虚词考查虽相对较少,但仍然是考查重点,且都在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
4.主观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翻译题仍然备受青睐,另外,主观题中还有文言断句和简答题。;
;本讲内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关于文言实词,《考试大纲》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
“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
“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3)词义转移。
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
“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温馨提示]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答案] (1)“中间”,古义是“中间夹杂”,今义是“当中”;
(2)“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3)“宣言”,古义为“公开扬言”,今义为“表示政见的公告”;
(4)“烈士”,古义是“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指“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5)“牺牲”,古义指“作祭祀的牲畜”,今义指“为正义而死”;
(6)“因为”,古义是“因此写”,今义是“因果连词”;
(7)“故事”,古义是“旧例”,今义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8)“多谢”,古义是“多多劝告”,今义是“十分感谢”。
;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