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和口语表达课题
一、 课题的提出
??? 1.新课标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要求
?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 2.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善于和别人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 3.课题研究实施前班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
?? 通过对班中学生口语现状的观察及调查发现,学生课堂上口语表达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妙语连珠,有 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学生约占本班学生人数的10%左右;有的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适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乐于表达。这样的学生占班中学生总数的40%左右;有的学生虽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要么辞不达意,要么三言两语,要么表达不够流畅。这样的学生约占班中学生总数的30%左右;还有的学生则正襟危坐,想在心里,锁在嘴里,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久而久之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的学生约占班中学生总数的20%左右。
? 二、研究目标
?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使学生想说。
?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会说。
??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使学生乐说。
??
? 三、研究步骤
?? 1.2006年9月??
?? 调查了解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
?? 2.2006年10月~2007年6月
?? 开展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 3.2007年9月??
?? 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
?
? 四、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行为研究法
? 3.个案研究法
? 五、研究策略
? 1.激情,让思维跳跃起来
?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的兴奋点,语言之流就有了源头。
? 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读书,就会与作者心灵碰撞,与人物的情感交融。透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打开情感的闸门,与其同喜同悲,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道作者所未道尽的,任语言肆意流淌。
? 文本是抽象的语言,要将它转化成具体的形象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教师的口语表达却形象得多,它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所以要让学生入情入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应该善于表情达意,善于披情入文,用自己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感染学生,将学生尽快地带入文本。
? 教学《厄运大不垮的信念》一课,我第一次读罢课文时,便被文中的史学家谈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所震撼了。家境贫寒的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几百次修改,历尽千辛万苦完成明史巨著《国榷》。而付印前一夜,小偷因他家中无物可偷误盗《国榷》。二十载成巨著,一夕之间化云烟。可体弱多病的他很快振作起来,又花了好几年的工夫重编《国榷》,并且比原来的那一部更详实,更精彩。震撼人心的文字同样也震撼了孩子们的心。文中谈道“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宏篇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为了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便问学生:“谈迁心中的喜悦你能想象得到吗?他会怎么想?”学生淡淡地说:“我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了。”很明显学生已经入境但还未动情。我便引导他:“听你这么一说,谈迁并不高兴,你能不能将他的内心感受通过这句话表达出来?”学生停了停,又说了一遍,这时脸上带上了满足的表情。接下来同学们渐入佳境,有的说 “20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啊!”;有的说 “有这么一本史书留给后人,我死而无憾了。”有的说“我终于写成啦!”……
? 2.对话,让语言生动起来
? 文本,是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善于扣住文本的典型语言信息,如:语言表达的点睛之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括性描述,给学生提供释放情怀的平台。组织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在《厄运大不垮的信念》这课的教学中,当读到《国榷》被盗时,我这样与孩子对话。“《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说:“《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晴天霹雳。”“《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这是文中的字眼。我便追问:“为什么这么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抓住文中的点睛之笔侃侃而谈。“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原句)“《国榷》是耗费了他的青春年华写成的,现在没了,打击太大了。”“谈迁家徒四壁,连小偷来的时候都觉得无物可偷,这才把锁在箱子里的《国榷》偷走了,可见谈迁视《国榷》为珍宝,可现却说没就没了,他怎么受得了呢? “《国榷》对于谈迁来说就是生命,现在下落不明,谁都受不了。”“20年的心血一夜间白费了,谁受得了啊!”“何况他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根本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同学们对这个历经磨难的史学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