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共41张)探究.pptVIP

[中学联盟]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共41张)探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 1.掌握初步读懂诗歌的方法。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1.诗词鉴赏题考试内容 体裁: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元曲;以格律诗和词为主;以唐、宋诗词为主。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送别,咏物;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体裁,风格; 手法:象征,用典,对比,衬托,直接胸臆,动静,虚实,情景交融。;2.湖南考题设置 选材重点:朝代仍以唐宋诗词为首选,题材上仍以咏物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等为侧重点。命题重点:注重对古诗词的语言、形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考查。 从材料数量上看,可以分为:①独诗赏析(10-14)、②比较赏析(09年)等。 从设题方式上看,可以分为: 填空——题材、引用典故、诗句; 单一考点赏析——意境、思想感情、炼字、艺术特点; 或综合赏析或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哲理诗 抒情诗;诗歌; ①魏晋诗多写建功立业, 而有自然隐逸,狷介不羁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④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安史之乱后,有反映战争创伤、忧国忧民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⑤北宋诗重义理。 ⑥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丧,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⑦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⑧清诗多为遗民诗,革新诗。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zhào 野水潺潺chán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wù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近试上张水部⑴ 洞房昨夜停红烛⑵,待晓堂前拜舅姑⑶。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⑷?[1] ⑴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 ⑶舅姑:公婆。 ⑷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作品译文: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创作背景: 此诗于宝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便是行卷之作。;【解读】 此为干谒gānyè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