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单元复习_人教版初中化学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复习课;;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 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装置气密性要好 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 ⑶可燃物要稍过量 ⑷操作要迅速 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2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 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2、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2)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3)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4.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 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 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 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 ;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3、右图是由A、B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其中存有30mL空气,给装有螺旋细铜丝(足量)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B注射器中,推测注射器B中气体约为 mL(玻璃管的体积可以不考虑),你的结论 。;2.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 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台物,后 者属于化合物 A.食盐 食醋???? B.生铁 氢气? C.空气 纯碱? D.冰水共存物 烧碱;3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 的是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 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 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 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 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 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