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太极拳发劲物理原理
漫談太極拳發勁的物理原理(3/3):勁與物理
劉尚斌 編撰
我們前面提到,祖師爺鄭曼青大師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的《勁與物理》一篇,對太極拳在技擊上的運用原理做了明確的闡示:
「太極拳氣與勁之運用,在乎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圓而神通,靡有窮際。大至星球,小至雨露,無不皆圓,其表面雖有張力,而內有聚力,散不失為圓。太極拳法圓象,與自然界之妙蘊相吻合。圓周各點,負荷之力,強弱相等,否則不成其為圓球。觸其一面,面面皆應,觸其一點,則萬點皆應,此即太極拳之所不容人摸著與觸到者,以其體圓,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體之分子力,一經運轉,便互相牽引,即向心力與離心力也。」
意思是說,太極拳「氣」與「勁」的應用與自然界許多現象相吻合,像是一個圓體,綿綿不斷,周而復始。我們打拳的時候,要立身中正,氣沉丹田,把自己身體的「重心」想像成是一個立體圓球的中心點,由這個點延伸出去到圓周的距離都相同,而且還要「足手相應,左右對稱,虛實相輔」,如此才得以轉換靈活,點、線、面皆可應,靜則全靜,而動則全動。足手相隨,身體外圍這個圓球才能動得大,「發勁」也才能完整。又說:
「又如以繩一端繫石或鐵,手執一端,揮舞成圓圈,手執處為圓心,因繩牽引之力為向心力,鐵石向外之力為離心力,繩受此兩力,別見緊張之氣勢,其氣勢之強弱,視其運轉之快慢為推移。此即太極拳推手時,倘我受向心力較大,而還之以離心力亦大。然我受之向心力雖大,我能運而去之,以我得體圓之效用也。但還之以離心力,彼則不能運而去之,必彈出於尋丈之外。此外,圓中包含無數之三角形,隨處可以取積極之攻勢。如令其旋轉向前攻擊,則無一分一厘之面積,非積極攻擊之作用。譬如打乒乓球,如對方以旋轉之球勢進攻,應之者不知其法,則攻勢不可擋也,必致失敗,以其攻勢之距離最密且速,即包含無量數三角形之作用故也。太極拳效法於圓,非真實如球體也。其用守勢者,取法於圓。攻勢,則無處非三角形。於此可見太極拳,無施非攻,無處非守。所謂走即是發,發即是走,寓積極於消極之中。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此之謂乎!」
我們身體這個圓球,一但與其他個體一起轉動時,便會互相牽引而產生“向心力”與“離心力”。這就像我們甩一條一端綁著石頭(或重物)的繩子,將之繞圓圈揮舞,手抓住繩子這一點是圓周的中心,那顆石頭受到繩子的牽引,對內(朝圓心方向)會產生一個“向心力”,而對外(相反方向)則產生一個“離心力”,兩個力的大小,也就是繩子的“張力”是由我們甩繩的快慢所決定的。正如兩個人在「推手」的時候,因轉動而互相牽引,當我所受的向心力越大時,假使我運用肢體的旋轉(公轉)來牽引對方,使得他施的來力變成是我圓弧上切線方向的力,此時對方的力不但會從我身側落空,欲收之而不及,重心便會因為移動而失去平衡。一個繞著中心旋轉的物體,便會產生「力矩」,而其「角動量」隨其移動的速度和其與旋轉中心的距離有關,由「角動量守恆定律」得知,當這個物體被拉近旋轉中心時,旋轉的速度便會增快。所以說如果在這個時候,我適時順勢將對方的手臂往自己(即旋轉中心)拉,對方將受到“離心力”加速的作用而被甩出數丈之外,或者被我輕鬆的絆倒。這種以我方較小的力來應付對方施來較大力量的手段,就是以柔克剛的「走化」功夫。
「走化」的招式還能有多樣的變化,譬如,當對方施一個很大的力向我打來時,我只要搭住他的手臂從其側向施以一個小的“分力”,即可分化對方的力,使其從我身側落空,這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這裏的「撥」,就是改變了對方來力的方向,達到使其落空的目的。也因此往往會使對方由於「慣性」的作用,而移動其重心,失去平衡,也為我出手「發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時機。此時對方往往因為驚惶失措而往前傾倒,直覺的反應大都會倉惶後退,此時我可乘機出擊,適時順勢「借力使力」,順著對方後撤方向再添加一平行的力,對方受兩力疊加影響,自然要加速往後跌倒。另外一種情況是:當對方施力而來時,我肢體則順著來力而鬆沉,也就是不但不直接還予對方相對的反作用力,反而以肢體些微的後沉或旋轉所產生的空間或時間變化,來減緩甚至消除對方的來力。譬如,當對方施力而來時,我可以轉腰跨(即肢體的自轉)將之走化。我們在練習「推手」的時候,當感受到對方的施力時,便要立即轉動被推面的角度,使其落空,如此反覆走化,會使對方耗費力量,覺得施力有如石沉大海一般。同樣的,當對方來力作用在我身上時,我們的手、腕、肘、胳膊也可以順應來力而轉動或滾動,使對方來力的作用點發生改變,形成對方來力從我圓弧的切線方向落空。我們練習推手時,所用的“滾輪軸”的巧勁即是屬於此類的應用,基本上是利用手肘的旋轉稍為移動對方身體的重心,使其失去平衡,後再以“提放勁”攻之。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施力的時候,手掌一定要朝上垂直於手肘,因為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反之,則會推得很不順而且吃力。另一種所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