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覆盖措施对减少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pdf
第 32 卷 第 14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2 No.14
2016 年 7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6 153
不同覆盖措施对减少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
1 1 1,2※ 2
靳姗姗 ,汪 星 ,汪有科 ,佘 檀
(1.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凌 712100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杨凌 712100 )
摘 要:针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林地土壤干化缺水严重的现象,利用 2012 -2015 年 3 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定位实测数
据,探讨和分析全年覆盖措施对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是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
无覆盖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 85.64~92.34 mm,是同期降雨量的2.12 倍。当地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土层深度基本在 0~
200 cm 范围。在 0~200 cm 范围土壤垂直剖面上,休眠期 3 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损失均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减少的
规律。休眠期 0~200 cm 土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石子覆盖土壤水分总损失量分别较裸地减少 38.32、50.56、40.48 mm 。
覆盖措施可以促进休眠期土壤水分向深层运移。
关键词:土壤水分;干旱;覆盖;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14.021
中图分类号:S1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6)-14-0153-08
靳姗姗,汪 星,汪有科,佘 檀. 不同覆盖措施对减少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6,
32(14):153-160.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14.021
Jin Shanshan, Wang Xing, Wang Youke, She Tan. Effects of typical mulching patterns on soil water loss in jujube land during
dormancy period[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6, 32(14):
153-16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14.021
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汪星等人指出枣树休眠期是土壤水分
0 引 言
[12]
减少的关键期,呼吁关注并防止冬季土壤水分的损失 。
覆盖一直是半干旱区农林业提高土壤水分的主导措 休眠期土壤水分的降低会导致来年春季土壤水分供给不
施,由于覆盖具有显著的保墒作用,所以有关覆盖保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浓度氨氮对黑藻生长的影响.pdf
- 不同浓度的两种添加剂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pdf
- 不同添加剂对厨余垃圾堆肥NH3和H2S排放的影响.pdf
- 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pdf
- 不同燃料对 GDI 喷油器积碳的影响.pdf
- 不同球磨粉碎工艺对固相合成β-磷酸三钙纯度和粒度的影响.pdf
-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pdf
- 不同电子受体配比对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内碳源转化利用的影响.pdf
- 不同电解质对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pdf
- 不同碳气凝胶导电剂对 Li-MnO2电池性能的影响.pdf
- 不同贯入度对掘进机滚刀破岩效率的影响.pdf
- 不同轧制工艺参数条件下AZ31镁合金孪晶和织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pdf
- 不同进料方式燃烧器对生物质燃料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pdf
- 不同酶和酵母对干红葡萄酒香气影响的差异分析.pdf
- 不同醇类对磷钨酸催化超临界醇解液化木屑的影响.pdf
- 不同采收期对川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变化影响.pdf
- 不同金属改性对Ptβ-分子筛催化柴油车尾气中HC、CO及SO2氧化性能的影响.pdf
- 不同钻针速率对木材微钻阻力的影响规律.pdf
- 不同镍钴锰比对 xLi2MnO3-(1-x)LiMO2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pdf
-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秸秆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