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1.原因: 2.建立:禹死启继,传位后代,世袭制逐渐形成 3.特点: 4.影响: 5.夏商行政管理制度和内外服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分封建国,以藩屏周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3.权利: 4.义务: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影响: 三、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的关系和权利 3.影响: 四、各级贵族的行为规范:礼乐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013 山东)《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2.(2013 广东)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2013 海南)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渊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立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2013 全国)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再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国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禹死后,以天下授伯益,其子启杀掉伯益夺得王位。从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家天下”的时代开始。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做了如下的描述: (氏族公社时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an)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夏、商、西周时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学思之窗; 为政篇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分封制——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的一种政治制度。 ;1、“蕃”是指 A.西周军队 B.少数民族 C.周边国家 D.诸侯国 2、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封建社会??? ?D.郡县制度;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戚,也有部分异姓功臣和历代圣王的后裔。《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如同姓的有:鲁、卫、燕、晋、滕等等; 异姓的有:齐(姜太公的封国)、宋(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陈(舜的后裔胡公满的封国)、杞(夏禹之后东楼公的封国)等等。 无论同姓还是异姓诸侯,与周天子都是君臣关系,共同尊奉周天子为天下的共主。分封制始自武王,由周公完善、发展,成为周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天子;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二: 《左传·桓公五年》载:“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朝觐述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交纳贡赋 材料四:“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使“列国奔驰苦”的原因是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