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传承与变迁初探.pdfVIP

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传承与变迁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传承与变迁初探.pdf

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传承与变迁初探 黄婷婷 ( 贵州民族大学 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摘要:从松桃苗族的特征、清代苗族习惯法的传承与变迁以及影响其变迁的因素等方面, 对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的历史演进作一个初步梳理,试图呈现其传承与变迁的大致轮廓。 关键词: 松桃; 苗族习惯法; 历史变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5) 03-0138-04 一、松桃苗族概述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苗族是人口相对较多 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结果显示,贵州省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数的比 重最大,为 42.1%。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 黔东北等地(州)市为贵州主要苗族人口的分布地。 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是黔东北地区的苗族人口主 要分布地,松桃县的苗族占全县人口的 68.1%,苗族 人口密度大,历史悠久,文献资料丰富。清雍正帝 八年(1678),平定松桃,在松桃山下建城,并设松 桃厅,隶属铜仁府[1];嘉庆二年(1797),松桃厅升 为直隶军民厅;道光十五年(1835),松桃直属厅由 贵州省直辖,直至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县。本 文以黔东北松桃苗族地区为限,深入探究清朝以来 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的传承与变迁。 今天我们所称的“苗”与清代的“苗”有很大 的区别。查阅清代的各种文献资料发现:在清代, “苗”泛指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例如,清代嘉庆初 年(1796)任八寨理苗同知的陈浩曾著《百苗图》(又 称之为《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在此书中的“苗” 就包括了今天的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瑶族、 彝族等诸多少数民族。现在我们所称的“苗”指的 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文化特征鲜明、支系 繁多,但内部长期拥有共识和共同特征的人类共同体。 按照不同的标准,清代将苗族划分为不同的类 型。按照着装颜色,可以将苗族分为白苗、黑苗、 青苗和红苗;按照职业区分,可以将苗族分为姑苗 和采铁苗;等等。然而,在众多的分类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生苗”与“熟苗”的划分了。虽然在民 俗方面,此划分的意义不是很大,但在当时清代的 法律控制上,“生苗”与“熟苗”的区分显得尤为重 要。在《清圣祖实录》中记载,康熙四十年(1701), 批准贵州巡抚王燕的建议,“熟苗 、生苗若有伤害 人者,熟苗照民例治罪,生苗仍照苗人例治罪”[2]。 可见,清代处理法律问题区分苗族的标准即为此。 但是,“生苗”与“熟苗”是历史的范畴。当雍正开 辟苗疆之后,“生苗”逐渐向“熟苗”转化。当然, 在苗疆被开辟之前以及开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贵州苗疆仍为“生苗”区。例如,清代田雯在《黔 书》中记载,“何谓生苗?定番之谷蔺,兴隆、清平、 偏桥之九股,都匀之紫姜、天坝、九名九姓, 镇远 之黑苗,铜仁之红苗,黎平之阳洞罗汉苗。……是 也”。同时在周相卿教授《清代征服雷公山地区苗族 聚居地方的几个问题研究》一文中也提到划分的其 第17卷 第3期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Vol. 17 , No.3 2015 年 5 月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May. 2015 收稿日期:2015-04-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田野调查与研究”(13ZC151)成果。 作者简介:黄婷婷(1989-),女,侗族,贵州铜仁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法人类学、法社 会学研究。 中一个标准是“生苗指清雍六年(1728)以前中央 王朝的势力没有渗入的地方以及贵州和湖南交界处 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3]。可见,本文所要探讨的松 桃地区在清代仍属于“生苗”区。 二、清代松桃地区苗族习惯法传承与变迁 (一)习惯法的传承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贵州苗族地区没有被国家统 治者纳入政权统治之内时,苗族人民自有约束和治理 其本民族的规则。人类学家布朗曾用公共过犯与私事 过犯来区别初民社会的违法行为。公共过犯指血族通 奸、巫术损人、破坏风俗及亵渎圣物等损害社会人群 的行为。公共过犯要受社会公判或执掌公权力的执行 机构、执行人裁判,行为人要受刑罚制裁或仪节制裁。 而私事过犯,或受私人调解,或诉至法庭,由法庭宣 断被告负责,多由赔款的方式解决[4]417-419。苗族习惯 法的执行者是由议郎等社会组织或寨老等担任的。若 苗民违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