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9张PPT)教程
求 索 真理 的 历 程;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常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常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常考点):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核心提示;二、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准 确 把 握 实 践 的 基 本 特 征;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化)
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4、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5、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命 题 探 究;命题点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点;2.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提醒 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易错点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提醒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2014·海南高考)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二 实践和认识;一、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二、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做香囊(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pptx VIP
- 新思路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册.docx VIP
- 202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合成氨工艺】考题(含答案) .docx VIP
- 重庆市人民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_学科竞赛.pdf VIP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课件.pptx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7-2元、明、清时期的瓷器.ppt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6-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作伪与辨伪.ppt VIP
- 期末综合题训练-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