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pdf
199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历史统一考试
第 I 卷(选择题,共 72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
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第小题 1.5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 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
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 东汉 B 曹巍 C 唐朝 D 北宋
4. 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
A (1) B (2) C (3) D (4)
5.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互相矛盾 B 大同小异 C 完全一致 D 互为补充
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代款,是为了
1. 摄取高额回扣利息 (2)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3. 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 (4)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 (1) (2) B (1) (2) (3) C (1) (2) (4) D (1) (2) (3) (4)
7.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因为它
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 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
8.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
该政策
A 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 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 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 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9.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
定因素是
A 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 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 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 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
局面
10.下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 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
C 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 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 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 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
A 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 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
C 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 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 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 汪精际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
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1)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3)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1) (2) B (1) (2) (3) C (1) (3) (4) D (1) (2) (3) (4)
15.中国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