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公司避税与债务融资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

税务稽查、公司避税与债务融资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税务稽查、公司避税与债务融资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oc

PAGE 1 PAGE 17 税务稽查、公司避税与债务融资成本: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收稿日期:2012-05-31 修回日期: 基金资助:本文为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税制改革与公司财务决策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批准号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所得税制变化与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研究”(07JJD630006)的阶段性成果,另外还获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批准号: Y201010040)。 作者简介:孙刚(1977.8~),男,汉族,河北沧州市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讲师,副所长,研究方向:税制改革与公司财务。 通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权北路80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公寓楼20号楼302A房间,孙刚(收),邮编:200439,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HYPERLINK mailto:Sgcz2005@163.com Sgcz2005@163.com 孙刚 (宁波工程学院 经管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该文研究了上市公司避税行为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作为债务融资的主要提供者,债权人须权衡企业避税的成本和收益,并将其纳入信贷决策定价过程中。研究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并且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处于税务稽查强度较强地区的企业中。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变量,进一步考察发现,税务稽查对企业避税与债务融资成本负向关系的促进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样本中尤为明显。该研究对债权人更好地了解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发挥税务稽查的治理功能以及认识税务稽查与内部公司治理的替代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税务稽查;公司避税;公司治理;债务融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困难,税务机关保持税收收入平稳增长的压力重大。是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税务稽查行动。以2009年为例,全国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共检查纳税人31.3万户,查补收入1192.6亿元,入库收入1176.1亿元,入库收入超过2006年至2008年三年入库收入(1150亿元)的总和 数据取自2010年《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2009年工作总结。 。税务稽查包括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税收专项调查、重大涉税案件督办以及涉税案件举报和协查等主要工作形式,不仅是做好税收征管、堵漏工作的保障,更是减少公司偷漏税行为,加强公司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因素。作为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形式。2008年初,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颁布了“特别纳税调整”事项,更是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和体系化了税务稽查机关的避税审查工作。 从国家角度,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是国家分享企业财富的重要形式。而从企业角度,利用财务或经营活动安排规避税负是增加股东税后收益的必然选择。但企业避税是否真能够最终增加股东财富呢?企业避税的最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入,改善了公司的流动性。Desai et al(2006,2007)[1] [2]的研究认为,在两权分离和股权高度集中型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内部人可能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等税收筹划技术避税为掩盖,行侵占外部股东利益之实,即所谓的企业避税的代理观。换言之,企业避税产生的税收现金节省会成为管理者或者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对象。 2010年4月,湖北省首富、东星航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兰世立被武汉中级人民法院以偷逃税款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其在税务稽查机关多次催缴税款的情况下,仍指使他人非法转移和隐匿公司经营收入近五亿元,从而造成国家税款流失近五千多万元。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个案,但现实告诉我们公司管理者以避税为掩护,背后却赤裸裸的实施利益转移的行为并非危言耸听 这里本文通过一个数值例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假定在一家金字塔结构且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中(典型的中国上市公司特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为10%,而控制权比例为30%,控股股东或者通过其派驻公司的管理者以为公司避税为名,平均每为全体股东节省1元的税款,却可能凭借着复杂的避税活动,如关联交易、转移定价及其他真实盈余操控行为做掩护,侵占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3元。算下来,控股股东通过避税和利益侵占获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为3.1元(=1*10%+3),付出的成本却仅为0.3元(3*10%),净收益为2.8元,而全体股东却承担了高达1.8元的净损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