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通俗文学 阔田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作者生平与《中国俗文学史》的写作背景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联、阿富汗等国,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郑振铎先生致信国民党当局抗议,险遭逮捕,乃入欧洲避难并游学。于英法两国之国家图书馆研读中外文学,初步接触外国民俗学理论。
1929年3月,郑先生所撰第一篇冠以“俗文学”之名的文章《敦煌的俗文学》,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三期
30年代初郑氏离开上海入北京,任教于燕京与清华两校。1932年在北平出版四卷本《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充分肯定民间文学、俗文学之地位。译出《民俗学概论》,毁于日军炮火。又译出英国民俗学家柯克士之《民俗学浅说》,在上海商务???书馆出版(1934年)。至此郑氏之俗文学观逐渐形成。1938年终由迁至长沙的商务印书馆推出其大著《中国俗文学史》。此书“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曾出现众多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此派先吸收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之理论与方法,后抛弃或修正西法,转而注重文学之比较考证与内容之社会分析。此派被认为“在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贡献殊大”,“成为中国文坛和学坛的一时之盛”,郑著《中国俗文学史》之出版,被认为是此一学派确立的标志。可以这么说,郑振铎先生“横跨于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个研究领域之间”
关于郑先生专著《中国俗文学史》的介绍
这本书名为《中国俗文学史》,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俗文学”?
本书将“俗文学”界定为“通俗的文学,也就是民间的文学,亦即大众的文学”,第1章,也专门对“俗文学”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述,由此出发其余13章引用大量文献资料,论述了诗歌、小说、戏曲、讲唱文学、游戏文学等五类“俗文学”自先秦至清末的消长和演变历程,开创并奠定了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基础。(关于民间文学或者民俗学理论部分涉及的很少,几乎没有理论,文献堆积的感觉,600多页,500多页就是收集的作品展示,感觉和民间歌瑶集无什分别)
《中国俗文学史》的章节内容
何谓“俗文学”?
(1)“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喜好的东西。郑先生认为“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为学士大夫不屑的文体都是“俗文学”。除诗与散文之外,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范围里。
郑先生认为“俗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而且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
两点原因:
a.因为正统文学范围很狭小,——只限于诗与散文。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近代中国文学观念变更,对于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小说、变文、弹词等也有了新的认识,故这一部分“俗文学”的作品,便不能不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b.因为正统文学的发展和“俗文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许多正统文学的文体原本就是由“俗文学”升格而来的。像诗经,其中大部分原来就是民歌。像五言诗原来就是从民间发生的,最早的五言诗就是童谣民歌一类的东西。《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武帝时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汉代的乐府,六朝的新乐府,唐五代的词,元、明的曲,宋金的诸宫调,都是从民间发生的。(经历一个过程,由民间到正统,刚开始文人不屑于民间的新的文体,渐渐被一些敢于创新的文人学士采取这种形式,渐渐地这种文体被大多数文人学士接受,他们就远离民间,成为正统文学的一种文体)
(2)“俗文学”的特征:
① 大众的。
它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它符合最大多数民众的口味,为民众所喜爱。因此也叫平民文学。
②无名的集体的创作。
俗文学作品你不会知道它的具体写作的年月日以及真正的作者是谁。有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你加一点东西进去,我润色加工一下。
③口传的。
它是口耳相传的,从这个人传到那一个人口里,不曾被写下来。它是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一旦写下来,就基本定型了,可以成为模仿拟作的东西。如《三国志平话》,元代定形,罗贯中时候又修改成现在的《三国演义》。
④新鲜的,但是粗鄙的。
“俗文学”作品未经文人学士触动,所以保持其原滋原味的新鲜的色彩,但也因为未加雕琢,有的地方很深刻,有的地方不免粗糙,显得粗鄙俗气。
⑤想象力奔放,作者气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世界现代化的历程.pptx VIP
- 商务秘书公司地址托管协议范本2025年通用.docx VIP
- 前门西河沿街景观及建筑外立面改造方案设计.pdf
- 光纤传感器和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感知系统及其测量方法.pdf VIP
- (完整版)2025标准对数视力表(A4打印版) .pdf VIP
-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初一数学下试卷期末.docx VIP
- 小学二年级学习资料 【57】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一课一练.pdf VIP
- 共建·共享: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ppt VIP
- Unit 3 Places we live in第四课时 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在教育中修行,带着温暖追光——读《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有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