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一氧化碳及其防治题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井通风基础 ——一氧化碳;目录;前言;第一节 一氧化碳(CO)简介;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煤矿井下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瓦斯、煤尘爆炸。当瓦斯爆炸发生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高达2﹪—4﹪;当煤尘爆炸发生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一般为2﹪—3﹪,个别高达8﹪。 ;(2)煤炭的氧化和火灾。当发生煤炭氧化自燃及井下外因火灾时,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在一般情况下,1kg煤燃烧可生成2m3的一氧化碳。同时,用水进行直接灭火时,也会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 (3)采掘工作面的爆破作业。爆破后会生成大量一氧化碳。经测定,每公斤硝铵炸药爆炸能生成 100L—300L一氧化碳。 ;(4)无轨胶轮车由于其???用柴油机作为动力,且经常运行于井下封闭受限空间,空气流通不如地面通畅,导致排放的尾气十分容易积聚引起污染,CO、NOx、HC(碳氢化合物)和PM(碳烟颗粒物)等共同出现、相互作用。;第二节 一氧化碳(CO)危害;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CO中毒的体征和症状变化很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接触浓度、接触时间等。症状特异性不强,可表现为流感样、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昏迷、胃肠道症状、气急、过度通气、头痛、心律失常、心绞痛和红细胞增多症。大脑缺氧和中毒的症状体征是CO中毒的主要表现。轻度脑缺氧可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全身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重度脑缺氧病人表现为昏迷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去皮质强直。循环功能处于代偿状态的病人可能最先出现症状,且最为严重,如冠心病病人,严重中毒后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潜伏期长达15到20年,病情严重者会痴傻疯癫。;历年来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2009年10月2号,黑龙江双鸭山双阳煤矿煤气中毒事件; 2010.7.4河南宜阳县一煤矿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9人死亡; 2011.7.16重庆奉节煤矿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012.3.29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一煤矿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 2013.1.29黑龙江永盛煤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2008年12月2日,定边县堆子梁九年制学校发生一起特大煤气中毒事故,一个宿舍中的12名四年级女生被发现中毒,只有一名女生幸免于难,其他11名孩子遇难。 2011.3.29日13时24分,介休市安泰集团25兆瓦电厂9号锅炉检修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已经确定10人死亡,其余7人病情稳定,暂无生命危险。;2013.2.5日10时50分,北京朝阳区十里河饮马井宏善市场旁民居内5人昏迷。急救中心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5人(3男2女、北京本地人)已死亡,死亡原因怀疑为一氧化碳中毒。 2014.11.16陕西一养老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致3名老人死亡。 2014.11.23凌晨2时许,利川市都亭榨木社区附一巷12号居民楼发生一起因天然气使用不当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三人不幸遇难。;第三节 一氧化碳(CO)的防治;3.1一氧化碳早期检测方式 我国煤炭行业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采用气体检测管测定CO的浓度。气体检测管起源于美国,1919年哈佛大学发明了第一支CO气体检测管。随着检测管技术的日臻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定性检测一种气体发展成为现在可定性定量检测分析几百种气体。现在气体检测管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化工、冶金、地质等领域,目前气体检测管法仍然是气体快速检测的一个重要方法。;3.2一氧化碳检测的现状 目前的CO传感器主要采用的是3点定电位的电化学原电池传感器lZ一31。它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EnterqerticSSdence公司发明三电极控制电位原理检测CO敏感元件专利产品。按敏感元件电解质性质的不同,它主要分为胶体电解质CO敏感元件、固体电解质CO敏感元件和液体电解质CO敏感元件。;从分析方法上分,主要有电化学法、电气法(热导式和半导式)、色谱法(层析法)、光学吸收法(红外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等。检测气体需要对气体传感器及相关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传感器系统要求成本低、寿命长、容易操作和维护。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目前主要有电化学传感器、催化可燃气体传感器、固态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四种CO检测传感器。 ;红外气体传感器 红外吸收式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基于Lam-bert一Beer定律。当有红外光照射气体分子时,被测气体分子就会吸收自己相应波长(特征吸收频率)的红外光,气体吸收红外光能量的多少与气体浓度相关,因而可以测定红外光被吸收能量的多少测定气体浓度。 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的优点: (1)灵敏度和准确性高; (2)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结构简单,适用于工作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