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一、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 诗歌形象
指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形象;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人物背景,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
;例: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 本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例:《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步骤一: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即用一句话“盖帽”。 注: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注: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步骤三:指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注: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
抓人物神态:“鬓先秋”、“泪空流” 。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戍梁州”; 第一步(盖帽):诗歌描写了一个满怀爱国心而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分析):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第三步(形象意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2、 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桑麻:这里指农作物。
近:近时。
着花:开花。
扣门:敲门。
报道:回答说是。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1.一个不以尘世为念,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实战演练;(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步骤1)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卷:舞蹈教学法与课程设计案例分析.docx VIP
-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施方案(含演练脚本).docx
- 湖南省师德师风教育读本.pptx VIP
- 2025秋教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2.docx VIP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17-“8.1运行的策划与控制”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 验收标准内装 .pdf VIP
- 像医生一样思考(完全版).pptx VIP
- 北大附中学生家长写给高二同学的一封信导论.doc VIP
- 2025年白酒酿造工试题题库.pdf VIP
-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职员工学历提升的通知(专业完整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