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病毒的基本性状.ppt

6.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病毒的基本性状.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微生物学(药学专业)-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学;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点;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体(virion):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测量单位为纳米(nm,为1/1000?m) 50 nm 小型病毒 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 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病毒的形态;;;;;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病毒的化学组成;1.病毒的核酸;病毒核酸的特点;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 克隆和表达 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感染性 ;2.病毒的蛋白质: ; 病毒蛋白质 由病毒核酸编码;3.病毒的脂质 ;4.病毒的碳水化合物 ;5.病毒的其它组成 ;(二)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结构;核心: 核酸 →基因组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 衣壳: 蛋白质→壳粒 → 衣壳 →保护、介导感染、抗原性 包膜: 脂类、蛋白质、糖→包膜,包膜子粒(刺突) →保 护、介导感染、抗原性 ;;病毒的衣壳;;五邻体;;RNA;;病毒的辅助结构 ;2.触须样纤维:;;3.病毒携带的酶:;包膜病毒;三、 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增殖;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组装成熟与释放;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病毒配体位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双股DNA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装配与释放 ;病毒装配成熟后释放的方式有:; 四、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一)物理因素;(二)化学因素 ;第二节 病毒的人工培养;病毒培养的方法;细 胞 培 养;常用的细胞培养;细胞病变(CPE) 包涵体;正常细胞;CPE;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病毒数量和感染性测定; 第三节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了 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产生原因 ——干扰素(IFN) ——第一种病毒改变了细胞表面受体结构或细胞代谢途径;或抑制第二种病毒mRNA的转译;一.干扰素(IFN);I 型干扰素:IFN-?, IFN-?抗病毒作用;主要诱生剂;I型干扰素的作用;IFN-a 的 抗 病 毒 作 用;II型干扰素 —— IFN- ?;Ⅱ型干扰素的作用;IFN-?免疫生物学效应;干扰素;抗病毒意义: ;IFN的应用;第四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 见下表;感染途径;病毒的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体内扩散方式;二、病毒的致病作用及机理; ?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二)显性感染;1.急性感染;2.持续性感染;慢性性感染:;( 1 )潜伏感染; 潜伏性病毒感染 ;( 2 )慢性感染;( 3 )慢发性感染;四、病毒感染与肿瘤;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的病毒 ;五、 抗病毒免疫;(二)特异性免疫;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 1、个体微小 2、没有细胞结构 3、专性细胞内寄生 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的噬菌体的存在。;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蝌蚪形噬菌体 结构模式图;化学组成:噬菌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并由此将噬菌体分成DNA噬菌体和RNA噬菌体。蛋白质构成噬菌体头部的衣壳及尾部,起着保护核算的作用,并决定噬菌体外形和表面特征。 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集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75 ℃30min灭活。噬菌体能耐受低温和冰冻,但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类: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从噬菌体吸附至细菌溶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过程。 ;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吸 附;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溶菌性周期;;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现象可使浑浊菌液变得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