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光模组研究之成果摘要(16字型,粗体)
背光模組研究之成果摘要(16 字型,粗體)
班級 : 光電四甲(12 字型,粗體)
指導老師 : 吳○○ 老師
學生學號/姓名 : 49×××××× 林○○、49×××××× 黃○○
49×××××× 王○○、49×××××× 李○○
1、簡介(粗體中文標楷體 12 字型,英文 Times New Roman 12 字型)
版面格式上、下、左、右均為 2 公分;標題為 12 字型(粗體),內文為 10 字型(中文類型為標楷體、英文為
Times New Roman),單行間距,成果摘要之報告頁數為 2~4 頁。本文為參考格式(含標題段落),標題可自訂。
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的光源,是由光源、導光板、擴散片…等元件所組成[1]。大億科技以中大尺寸背光
模組為主力產品,依其光源結構可分為 CCFL 及 LED 兩種被光形式[2]。藉由光學模擬軟體,及超精密模具設計
的研發技術,使產品符合輕薄化、狹緣額、高輝度、高均齊度、低耗電、低成本之市場需求。隨著液晶電視與
行動筆電的日益盛行,因應面板大型化與薄型化的趨勢[3-4],結 合 LED 之節能背光模組成為現階段的開發重點。
2、實驗步驟
本研究採用美國 Pro-Lite Technology 公司、ProMetric1400 fast color series 之光感測器(如圖 3 所示),其主
要特性包含響應度(responsivity, R)、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響應頻寬(response bandwidth)及靈敏
度( sensitivity)等。當波段合適的光照射到此光源感測器的半導體材料感應元件時,由於半導體吸收光的能量,
因此在內部會產生許多的光生(photo generated)電子與電洞兩種載子,這些電子與電洞藉由施加於元件的偏壓
所產生的電場作用,便會分別往正負極移動,如此便可量測到照光時元件的光電流。簡言之,即光感測器照光
後其等效電阻值會降低。
3、結果與討論
被量測物(導光板)內的光線因內部的微結構關係而產生不同角度的反射及漫射,而這些光源朝向量測儀
器的半圓弧狀接???面,當光源接觸到半圓弧面時則會產生反射及折射,而量測儀器的內部感應器則接受到折射
光。因感應器接受不同角度的能量,其大小分佈因而產生發散角的能量圖形,如圖 6 所示。
4、結論
本研究之主要創新之處,在於根據導光板內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線來設計不一樣的梯度或頂角的環型結構與
其對應,達到節省兩片稜鏡片的使用,除可將出光視角收斂至約 15°,並可在適度降低 LED 電源功率情況下仍
維持足夠之輝度,進而達到節能省電之目的。以上兩個特點,均可以大幅降低光學膜片成本並可提升產品競爭
力。
5、參考文獻
[1]曾昱銘,“熱變形對 LCD 導光板特性之影響",中山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2005。
[2]林育正、鮑友南、姚柏宏、孫翊庭,“ LCD 背光模組之現況與未來",微積電技術專輯,機械工業雜誌,第
257 期,p.148-p.155。
[3]TracePro 技術文章,訊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w ,網路資料。
[4] Beamon, B. M. , 1999, “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 12, No. 4, pp.
332-342.
圖 6. 發散角光能量分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