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4种群及其基本特征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4种群及其基本特征选编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 ;4.1 种群的概念;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个体的形态和发育可预测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的构件,构件发育的形式和时间不可预测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死亡和腐烂后形成许多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于同一受精卵且基因型相同,这些个体被称为无性系分株;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4.2 种群动态;;;;1;;分布格局;;若 s2/m = 0,属均匀分布; 若 s2/m = 1,属随机分布; 若 s2/m 1,属成群分布。 ;4.2.2 种群统计学 Demography;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下而上的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 ;;* ;性转变 ;雌性变雄性往往是当动物还没有充分长大时,它先作为一个雌性个体参与繁殖;但当它一旦长大到足以赢得竞争优势的时候便转变为雄性,开始以雄性个体参与繁殖。这种情况在鱼类中是比较常见的。性别发生转变往往比终生保持一种性别能在生殖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因为对改变性别的个体来说,它无论是在小而弱时,还是在大而强时,都能得到生殖的机会。就其一生的生殖来说,改变性别的个体也比不改变性别的个体更为成功。 较为少见的现象是,当动物个体较小时表现为雄性,一旦长大后便转变为雌性。这种类型的性别转变只有当雄性动物之间的择偶竞争不太激烈和雄体大小对生殖成功又无太大影响时才有利。由于择偶竞争不激烈,所以小个体的雄性动物也能使一些生殖力较强的大个体雌性动物受精。 ;1. 生命表 Life Table:种群统计的核心是建立反映种群全生活史的各年龄组或生活态级出生率、死亡率,甚至包括迁移率在内的信息综合表。;藤壶的生命表;生命表的类型;;2.K-因子分析 ;;3. 存活曲线 Survivorship Curve;4. 种群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4.2.3 种群的增长模型;;;4.2.3.2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1)世代不重叠离散型 (2)世代重叠连续型 1) 假设:环境容纳量K,当Nt=K 时,种群为零增长;每增加1个个体,增长率下降1/K;无迁入迁出;无年龄结构 2) 模型(Logistic equation or Verhulst Pearl equation): dN/dt=rN(1-N/K)? Nt=K/(1+ea-rt) ,其中:a=N0 3) 生物学意义: 早期,N很小,呈几何增长;当N=K时,dN/dt=0; N?K/2,dN/dt ? 极大值 rK/4;逻辑斯谛曲线划分为5个时期: 开始期(潜伏期):密度增长慢  加速期: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转折期: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密度增长最快  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4.2.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4.2.4.1 种群增长;4.2.4.2 季节消长;; 种群波动的原因:环境随机变化、时滞(延缓的密度制约)、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等。;;(2)周期性波动;* ;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加;4.2.4.5 种群平衡;4.2.4.6 种群的衰落和消亡;;* ;;;;4.3 种群调节;;4.3.1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2)生物学派(A.J.Nicholson) ;种内个体间通过行为相容与否调节种群动态 领域性: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保卫领域方式:鸣叫、气体标志、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 社群等级:动物种群种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通过社群行为,可以限制生境中的动物数量;;种内个体间通过内分泌的调整应对社群压力 可能机制:种群数量上升压力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所受刺激加强,影响脑垂体、肾上腺功能:促生殖激素分泌减少(使生长和生殖发生障碍)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抵抗力下降),种群增长停止或受抑,社群压力下降 主要适用于兽类;;种群数量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组成改变得到调节 种群内的遗传多型是遗传调节的基础: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其生存能力不同 遗传与生物的行为、扩散等因素一起对种群数量进行调节;;4.4 集合种群动态;* ;案例:Silver-studded blue butterfly, North Wales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本章小结;思考题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