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油膜特性的影响.pdfVIP

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油膜特性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油膜特性的影响.pdf

第 43卷 第10 期 2015 年 10月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10October 2015 收稿日期: 2014-10-13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1010002118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2015KW-009);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40823)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S2011010002118) 作者简介: 彭朝林(1987-),男,博士,主要从事汽车摩擦学与润滑理论研究.E-mail: peng.c.l@foxmail.com 报通信作者: 谢小鹏(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E-mail: xiexp@scut.edu.cn 文章编号: 1000-565X(2015)10-0116-06 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油膜特性的影响 * 彭朝林1 黄博2 谢小鹏3报 陈祯4 李兴林5 (1.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2.海南大学 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 儋州 571737; 3.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5.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22) 摘 要: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寸大小和位置的滚动轴承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 滑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与光滑表面情况下的脂润滑油膜压力和厚度 的分布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EDS)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 证.结果表明:表面凹坑的存在使表面凹坑边缘位置存在油膜压力峰,而在表面凹坑中心 周围区域油膜压力急剧减小;表面凹坑润滑区域在靠近入口处一侧至靠近出口处一侧方 向的润滑油膜厚度出现跃升现象,但相比于光滑表面,润滑脂油膜整体变薄;表面凹坑的 尺寸大小和所处位置对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滚动轴承;润滑脂;表面凹坑;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 TH117.2;TH133.3 doi: 10.3969/j.issn.1000-565X.2015.10.017 滚动轴承是机械装备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特 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滚动轴承的寿命直 接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等.随着机 械加工技术和轴承材料的不断改进,滚动轴承性能 也在不断提高[1-3].但是,在滚动轴承的工作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于润滑、接触应力、温度等 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轴承滚道或滚动体表面出现塑性 变形、腐蚀和擦伤等失效表现形式的现象[4-6].这些 失效表现形式均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滚动表面或 滚动体表面产生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凹坑.目 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在摩擦副表面存在凹坑的情况, 在机械零部件寿命、减摩抗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研究.该部分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表面织 构化处理,其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或激光表面微造 型技术等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出规则的凹坑阵列,从 而达到减小相对运动表面间摩擦系数以及提高摩擦 副耐磨性能的目的[7-10] ;二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出 尺寸、形貌和相对位置随机分布的凹坑,然后通过实 验测试摩擦噪声、振动、摩擦系数、磨损量等参数的 变化规律,从而考察该类凹坑对摩擦副摩擦磨损性 能的影响[11-15]. 文中首先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滚道表面凹坑 尺寸大小和所处位置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润滑油膜厚 度和油膜压力的影响,然后采用试验方法对数值计 算结果进行验证,旨在揭示滚道表面凹坑对滚动轴 承润滑的影响以及表面凹坑的演变规律,为滚动轴承 的失效机理研究和润滑脂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滚道表面凹坑 图 1所示为工作一段时间后滚动轴承(轴承类 型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滚道表面的扫描电子 显微镜照片,由图可见,实际使用中的滚动轴承滚道 第 10期 彭朝林 等: 滚道表面凹坑对脂润滑滚动轴承油膜特性的影响 ]117 表面存在位置、尺寸大小和形状随机分布的凹坑. 图 1 滚动轴承外圈滚道表面凹坑 SEM照片 Fig.1 SEM micrograph of dents on raceway surface for outer ring of rolling bearing 因此,可以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