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 )。
①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 ②中国原始农业较为发达 ③当时的农业工具耒耜已普遍使用 ④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在此时已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农具的不同用途可以看出②③正确,①④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
答案:C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
答案:C
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理解。小农经济是在小土地私有制基础上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追求产量的最大化以养活更多的人口。B、C、D三项的意思与材料不符。故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A
4.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均田制指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的一种土地制度,这与材料中的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和“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一致。故应选C项。
答案:C
5.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
(万贯)非农业税
(万贯)农业税∶
非农业税至道末年
(997年)2 408.11 567.760∶40天禧末年
(1021年)2 641.23 874.040∶60熙宁十年
(1077年)2 021.35 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赋税结构的变化作为切入点,考查提取处理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税比重越来越小,而非农业税比重则越来越大,说明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①④无从体现,而且说法错误。
答案:C
6.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秦朝暴政中,严重违背这一条的是( )。
A.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
解析:秦朝由于修建长城、阿房宫、陵墓等所带来的过度繁重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从而侵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违农时。
答案:A
7.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历来重视精耕细作,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①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种方式,属于粗放型耕作,故排除。
答案:B
8.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坎儿井出现在我国西汉时期,而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都江堰等灌溉工程,故排除②,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三 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