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材料相变的动力学特征及非平衡相变选编.ppt

第四章材料相变的动力学特征及非平衡相变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材料相变的动力学特征及非平衡相变选编

?;;Fe;;X = 1 – exp( -Btn) ;二、相变微观过程;1)纯组元的结晶:原子重组过程主要依靠原子在液相中迁移。结晶过程由单纯的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构成,最终的微观组织体现为晶粒尺寸的大小;;2)两组元以上结晶为单相固溶体:相变时原子既要在液相中迁移,也要在固相中迁移。其中原子在液相中迁移比较容易,一旦结晶开始,原子就要在固态中迁移,原子在固态中的迁移只能通过扩散来进行,也更为困难。微观组织除表现为晶粒尺寸大小外,还会出现元素分布的不均匀。;3)两组元以上结晶为多相组织,情况更为复杂。根据合金的成分、两相的性质等,微观上两相的尺寸、形态和分布都会不同。;第二节 单相固溶体合金结晶时的成分偏析;但实际冷速较快,结晶时固相中的原子来不及扩散,使先结晶出的枝晶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元素(如Cu-Ni合金中的Ni), 后结晶的枝晶间含有较多的低熔点元素(如Cu-Ni合金中的Cu)。;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作枝晶偏析。 不仅与冷速有关,而且与液固相线的间距有关。 冷速越大,液固相线间距越大,枝晶偏析越严重。 枝晶偏析会影响合金的力学、耐蚀、加工等性能。;Cu-Ni合金的平衡组织与枝晶偏析组织;;为简明表示热处理基本工艺过程,通常用温度—时间坐标绘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工具、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处理。 总之,重要零件都需适当热处理后才能使用。 ;2、热处理特点: 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4、热处理分类 热处理原理:描述热处理时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称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工艺:根据热处理原理制定的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称热处理工艺。;成分为0.77%C(共析钢)奥氏体(高温相)以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到共析转变温度以下不同温度后,转变过程会不同;过冷奥氏体: 高温固相奥氏体以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到A1以下,此时的奥氏体处于 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但是还没有发生转变,称为过冷奥氏体。;随转变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加),原子在固体中扩散越来越困难,分别会发生: 1)珠光体转变 2)贝氏体转变 3) 马氏体转变;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过冷奥氏体在 A1(727 ℃)到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⑵ 索氏体 形成温度为650~ 600℃,片层较薄.;⑶ 托氏体(屈氏体) 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需电镜下才可辨,用符号T 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2、珠光体转变过程 珠光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珠光体转变过程;二、伪共析转变;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过冷奥氏体在550℃- 230℃ (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 。;⑴ 上贝氏体 形成温度为550-350℃。 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⑵下贝氏体 形成温度为350-230℃(Ms) 在光镜下呈竹叶状。;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强化组织之一。 ;2、贝氏体转变过程 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发生贝氏体转变时,首先在奥氏体中的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晶核,其含碳量介于奥氏体与平衡铁素体之间,为过饱和铁素体。 ;当转变温度较高(550-350℃) 时,条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其碳原子向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Fe3C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B上 。;当转变温度较低(350- 230℃) 时,铁素体在晶界或晶内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由于碳原子扩散能力低,其迁移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碳在铁素体的一定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 ;当使奥氏体快速过冷到 230℃ (Ms) 以下(淬火)时,将发生马氏体类型转变。 马氏体转变是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 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碳在 ?-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马氏体, 用M表示。;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a=b≠c) 轴比c/a 称马氏体的正方度。 C% 越高,正方度越大,正方畸变越严重。 当<0.25%C时, c/a=1, 此时马氏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