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ppt-蚯蚓养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完整版.ppt-蚯蚓养殖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濮阳职业技术学校 赵瑞奇;;一、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每100克泥鳅鲜肉中含水分73.5克,蛋白质18.4~20.7克,脂肪2.7~2.8克,磷含量高达154毫克,钙51毫克,铁3.0毫克;同时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A,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泥鳅的营养价值;二、泥鳅的分布地区 ; 三、泥鳅的品种 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对,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 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2、大鳞副泥鳅(黄板鳅) 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 我们一般养殖的是真泥鳅(就是本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本地叫黄板鳅),前者抗病力强市场价格高后者生长快。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所谓的从某某国家进口的优质苗,且这些苗种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率可达70-90%上当受骗造成养殖失败,还有国内很多泥鳅养殖场,为了贪图自己的利益用野生苗冒充人工繁殖的泥鳅苗出售出售给养殖户。; 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供养殖的商品鳅。;四、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1)呼吸: 泥鳅属底栖鱼类,可用腮呼吸,还可用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能力强,可高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但在高溶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 (2)水温: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30℃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26℃±2℃。水温低于5℃或高于34 ℃则钻入泥土中冬眠或夏蛰,停止活动。 ;1、生活习性: ;;2、形态、; 3、食性特点 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刚出膜的鳅苗以卵黄为营养,2~3天后开始摄食水体中轮虫、无节幼体等浮游动物,体长5厘米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体长5厘米开始转化为成体阶段的杂食性鱼类,;3、食性特点 ;3、食性特点;3、食性特点; 4、繁殖特性: 泥鳅为雌雄异体,性成熟年龄为1~2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怀卵量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10厘米怀卵量7000粒,12厘米怀卵量1万粒以上,20厘米可达2万粒以上。每年4~9月为产卵期,5~7月为产卵盛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 4、繁殖特性:; 4、繁殖特性:;表1雌鳅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5、 年龄与生长 ;五、泥鳅苗的培育;五、泥鳅苗的培育;五、泥鳅苗的培育;(二)、泥鳅夏花培育 ;(二)、泥鳅夏花培育 ;4、放养前的准备 ;4、放养前的准备 ; 池塘施肥后,浮游动物高峰期的出现顺序是: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鳅苗从下塘到全长2~3厘米,食物的变化是: 轮虫和无节幼虫 小型枝角类 大型枝 角类 桡足类 ; 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应达到5千~1万 /升个。可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粗略计算每毫升水中小白点的数目,如果每毫升水含有10个小白点,则每升水含1万个轮虫。 鱼苗放养前如有小型枝角类零星出现,可施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将其杀死,并适量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防止枝角类大量发生,而且能够延长轮虫高峰期。 ;(3)放养鳅苗应注意的事项 a、鳅苗放养前须检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蛙卵、蝌蚪、有害昆虫、野杂鱼等,必要时用密网拉一、二遍加以清除。 b、鳅苗孵出后,必须待鳔充气,能正常水平 游泳和开口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过早下塘,鳅苗游动能力尚弱,容易造成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毕,鳅苗会因缺乏营养而消瘦,体质差,成活率低。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