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称为初次运移。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第一节 油气运移概述 ; 从油气运移的特征看,进入储层以前的运移是一种高分散态的聚集,而进入储层以后的运移是相对整体的运移,二者运移的动力特征是有差异的。
一般将生油层中由固体有机颗粒(干酪根)衍生出的油气混合物,在细粒生油层的毛细管孔隙中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简单地说:油气自细粒生油岩层中向外排出的过程即为初次运移。
对于油气运出母岩后在储集层内部的全部传导过程则称之为二次运移.;; 二、 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 ; 第二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 机理类似于挤压含水的海绵一样,生油层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地静压力)作用下,其孔隙中的水以及油气即要向外运移。 ; 粒间流体压力与静水压力的之差为剩余压力。在剩余压力的作用下,孔隙流体得以运移排除。压实流体的运移方向以纵向为主。
当上覆地层沉积在盆地中心厚而边缘薄时,从而产生横向剩余压力差,使流体从盆地中心向边缘运移。; 所以, 油气运移的总体规律是:从高压的生油岩向低压区,即向上或向下流向储集层;从盆地中心移向边缘。; 对于较薄的生油岩层,在上覆沉积物的均衡压实作用下,油气运移的载体水在1000米左右时即被很快排出。
此时,有机质尚未大量生成油气,待达到1500米左右的油气生成的主要深度范围时,生油岩中所含流体很少。要携带大量油气运移出去已不可能。不利于油气的聚集。 ; 对于较厚或巨厚的泥岩层,由于流体排出面积所限,相对排出速度较小,以致在上覆负荷压力下,只有泥岩边部的水体能被及时排出而压实,而泥岩层内部流体受阻不能及时排除,使得负荷的一部分被孔隙流体所支撑,从而产生了与该岩层深度不相适应的异常高压。; 造成异常高压的根本原因是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受阻,此外,后面主要讲的蒙脱石脱水、水热增压、烃类聚集、构造作用等因素都能增大孔隙的高压异常。; 异常高压不仅对油气运移有利,而且对油气聚集有利,对油气的保存也有利,具体表现在四方面: ; ③延迟了油气运出母岩的时间,从而为圈闭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三)热力作用 ; 3、温度增加降低流体粘度和油水界面的张力便于烃类液体流动。 ;(四)毛细管力; 某些粘土矿物在转变过程中,如蒙脱石转变成伊利石时,就会发生脱水作用,由于某些束缚水的密度较自由水大,故而脱水时体积膨胀,从而成为冲洗烃类的一种营力。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 ;(二)游离相; 但是普遍认为,石油呈单独液相从生油岩中进行初次运移是不大可能的。石油的初次运移应以高分散烃相为主。只有在石油进行二次运移时方以分相单独运移为主。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时间、深度、方向、途径和距离; 关于油气初次运移的方向问题,现在研究还很不够,一般认为初次运移早期,油气运移的方向以垂直向上为主,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侧向运移和垂直向下的运移相对地越来越重要,但总体而言,石油初次运移以垂直层面运移为主。; 至于油气初次运移的距离。一般认为较短,仅几米或几十米,近似的最大极限不超过生油泥岩厚度。;第三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二、二次运移的阻力;三、二次运移的动力, ; 造成这种分异的就是浮力作用,浮力总是向上的,当岩层倾斜时,平行于层面的浮力分力推动油气向上运移。 ;(二)水动力 ;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储集层的供水区是不等高的,从而出现水压头。在水压头的作用下,水从供水区流向泻水区,从而给油气在地壳中的流动和分布带来重要影响。
但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下,由于岩性变化及水压梯度大小不等,水动力因素的作用效率有很大差异。; 地壳运动的挤压、拉张或剪切,都会促使岩层变形或变位,并把作用力传递到岩层中所含流体,驱使沉积物中的流体发生运移。
流体运移方向为其受力减弱方向。
此外,构造运动造成地层倾斜,产生裂缝,沟通岩石中各种孔隙,形成不整合风化带,为油气二次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二次运移的通道 ; 当油气进入储集层后,即立刻开始聚合成较大的油珠,油体的增大给浮力增大提供了可能。当储集层中占优势的是静水力条件时,油气的运移主要取决于浮力和毛细管压力之间的关系,当浮力增大到足以克服储集层中的毛细管力时,浮力便促使油气上浮,上升到储集层顶时有盖层),则油气沿上倾方向移动,直到在圈闭中聚集起来。; 当储集层中的水不是静止而是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1sectionwarmingupreading同步课件人教版选修七.ppt
- unit1sectionwarmingupreading课件(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1sectionwarmingupreading-languagepoints课件人教版选修7.ppt
- 直线脱水筛性能优势.ppt
- 省粮食局移动OA办公系统构建(三次)采购需求-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doc
- Unit1SectionⅠWarmingUpReadingPre-reading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Unit1SectionⅠWarmingUpReadingPre-reading课件(共28张PPT)课件人教版选修七.ppt
- 眼科收费标准一览表.doc
- Unit1SectionⅠWarmingUpReading-Preparing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七.ppt
- Unit1SectionⅡWarmingUpReadingLanguagePoints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ppt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自我提分评估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自我提分评估附完整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 2025年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能力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能力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 2025年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精选.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试题预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2025年汽车技师职业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