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5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25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Drugs Affecting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性溃疡; 全球性常见病,据报道大约世界人口的1/10在其一生中曾患过溃疡病 我国消化性溃疡的地域特点是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 气候改变也是诱发溃疡病的因素之一,秋冬与冬春之交为消化性溃疡的高发时期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中老年多见 临床上DU:GU 3:1;消化性溃疡—病因和发病机制;GU侧重于保护因素削弱 DU侧重于攻击因素增强; 199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首次分离出这种细菌。 Hp主要经口传播,栖居于胃窦部粘液层与上皮之间。 1.Hp感染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削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2.Hp促进胃酸分泌;; 胃酸是主要因素,胃蛋白酶只有在胃酸的环境下才有活性,并与胃酸一起发挥致溃疡作用。 胃酸由胃体部的壁细胞所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壁细胞分泌酸受壁细胞膜上三种受体的影响:①组胺H2受体②乙酰胆碱受体③胃泌素(促胃液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与NSAIDs均被认为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NSAIDs可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破坏粘膜屏障而导致消化性溃疡 ①NSAIDs在胃内是弱酸和非离子状态存在,可自由通过胃粘膜屏障到达上皮细胞,释放H+,引起细胞损伤。 ②全身作用是通过抑制COX的活性引起PG生成减少。; 情绪因素:恐惧、焦虑是诱因,情绪紧张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作用于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加 烟、酒刺激 遗传因素;二、保护(修复)因素; 2.粘膜丰富的血流供应,保持上皮细胞的完整 失血、休克等所致的应激性溃疡与粘膜缺血抵抗力下降有关。 3.前列腺素(PG)    胃粘膜不断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对胃肠道粘膜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刺激粘液和 HCO3-的分泌,增进血流,加强上皮细胞的再生及抗胃酸分泌等起到综合保护作用。;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 2. 疼痛的节律性 与进食有一定的关系  3. 疼痛的周期性 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为明显。 一年四季均可复发,以秋末至春初气温较冷的季节更为常见。;消化性溃疡—实验室检查;GU;DU;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分类;一、抗酸药(antacids);常用的抗酸药; 氢氧化铝:较强,显效缓慢,持久。生成的氧化铝有收敛、止血、致便秘的作用。长期服用可减少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致骨软化。 碳酸氢钠:强,快而短暂,产生CO2引起嗳气、腹胀,继发胃酸分泌增加。口服吸收可引起碱血症和尿液碱化。; 理想的抗酸药应该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 含钙、铋、铝的抗酸药可致便秘,镁制剂可致腹泻 ; 1. H2受体阻断药 2. H+-K+-ATP酶抑制药 3. M受体阻断药 4.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㈠ H2受体阻断药; 第一代第一个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 1.对组胺、胃泌素、M-R、胰岛素、食物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2.用药后溃疡多在4~6周内愈合。 3.口服吸收迅速良好,生物利用度为70%左右。抑制肝药酶作用强。 4.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氏综合症。 ;不良反应较多: ①消化系统反应 ②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用后可出现精神错乱、语言不清、谵妄、幻觉、昏迷等; ③内分泌系统:有抗雄激素作用,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阳痿等,停药后可消失。 偶见肝、肾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发生可逆性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 第二代 H2 受体拮抗剂 1.强效长效,其H2受体拮抗作用比西米替丁强4-10倍,肝药酶抑制也小 2.副作用较西咪替丁少 对内分泌等激素的影响小,故男性乳房女性化较西米替丁少见。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影响中枢神经功能; 第三代 H2 受体阻滞剂,1985年在日本上市,新型较理想的抗PU药物。 1.作用强度比雷尼替丁大6~10倍,长效(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能维持12h以上),且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 2.不良反应少 不影响肝功能,不抑制肝药酶,也无西咪替丁所特有的抗雄激素作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