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聚氨酯胶黏剂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氨酯胶黏剂选编

聚氨酯胶黏剂;第一部分 聚氨脂的历史;聚氨酯胶黏剂(Polyurethane Adhesive)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和/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黏剂。它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应用领域广泛。德国Bayer公司的聚氨酯胶黏剂专家Gunter Festel指出:聚氨酯胶黏剂的多样性几乎为每一种粘接难题都准备了解决的方法。; 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 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 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 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了异氰 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 目前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虽有27种之多,但是100多年 来,工业化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仍是伯胺光气法,其他的 合成方法仍处于试验或中试阶段。近年来硝基化合物和一 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催化下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有望成为新 的工业化合成方法。;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聚氨酯工业的奠基人,与其同事发现异氰酸酯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如二异氰酸酯与二元胺反应能制成有强度的聚合物,从而奠定了聚氨酯化学基础,并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制得聚氨酯树脂。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拜耳公司用 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胶接金属和合成橡胶 获得成功,应用于坦克的履带上,使聚氨酯胶黏剂首次工 业化。该公司还首先以三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开 发了商品名为Polystal的系列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 为日后聚氨酯胶黏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开发 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聚氨酯胶黏剂。1968 年,Goodyear公司开发了无溶剂型聚氨酯结构胶黏剂 “Pliogrip”,并成功地应用于汽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胶 接。1978年又开发了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1984 年美国市场上又出现了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黏剂。; 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 生产聚氨酯原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1975年 日本光洋公司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于 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 生产十分活跃,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 大国。; 1. 聚氨酯胶黏剂的特点 (1)优点 ① 聚氨酯胶黏剂因含有极性很强、化学活泼性很高的 异氰酸酯基和氨酯基,它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 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金属、 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胶 接力。 ;② 调节聚氨酯树脂的配方可控制分子链中软缎与硬段 比例及结构,制成不同硬度和伸长率的胶黏剂。 ③ 可加热固化,也可以室温固化。 ④ 固化属于加聚反应,没有副产物产生,因此不易使胶合层产生缺陷。 ;⑤ 低温和超低温性能特别优良,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黏剂。其胶合层可在-196℃ ,甚至-253 ℃下使用。 ⑥ 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及防霉菌等性能。 ;(2)缺点 在高温、高湿下易水解而降低胶合强度。 ; 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 ;(1)按照反应组分进行分类;(2)按照溶剂形态进行分类 ;(3)按照组分进行分类 ;(4)按照固化方式进行分类 ;(5)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 聚氨酯胶黏剂的原料; 无论是异氰酸酯胶黏剂,还是聚氨基甲酸酯胶黏剂, 都需要异氰酸酯单体。异氰酸酯(Isocyanate)是一大类 含有异氰酸基(—N=C=O)的有机化合物。异氰酸酯基由 于其累积双键和碳原子两边的电负性很大的氮氧原子作 用,使之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能与绝大多数含活泼氢的 物质发生反应。 ; 常用的异氰酸酯主要有芳香族类和脂肪类两种。芳香 族类的主要有:TDI(2, 4—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 6—甲苯 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 NDI (1, 5—萘二异氰酸酯)、PAP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 异氰酸酯)等;; 脂肪族类的主要有: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二环己基甲烷- 4, 4’-二异氰酸酯)、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 由于TDI价格较低而且在2, 4—甲苯二异氰酸酯中两个不同位置的异氰酸根活性差异很大,有利于化学反应中的分子设计,应用较为广泛。 MDI比TDI制备的异氰酸酯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撕裂强度,因为MDI对称,产生结构规整有序的相区结构。 ; 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由于具有刚性的芳环,硬段内聚能增大,其强度比来自脂肪族的异氰酸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