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原理复习综述
复习
第十一章 干燥
干燥过程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传热推动力:热空气与湿物料的温差(气相 固相)
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与热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之差(固相 气相)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沉降、过滤、离心等,出去大量水分,但是除湿不彻底。
吸附除湿:除去少量水分,只适合在实验室使用。
加热除湿:加热使水分汽化而移除,除湿彻底,但能耗高。
工业上往往将两种方法联合起来操作,先用比较经济的机械方法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然后再利用干燥方法继续除湿
干燥分类:
按操作压力:常压干燥、真空干燥(适于处理热敏性及易氧化的物料)
操作方式:连续干燥: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间歇操作:处理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长的物料。
传热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
湿度的计算:湿度为空气中水汽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又称湿含量或
绝对湿度。
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混合气体,
饱和湿度:
相对湿度百分数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p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s 之比。
p=ps, =1 ——饱和空气。湿空气的 越小,吸湿能力越大
p=0, =0,表示空气中不含水分,为绝干空气。
比体积(湿容积) 在湿空气中,1kg绝干气的体积和相应Hkg水汽体积之和。 VH=1kg绝干气的体积+ Hkg水汽的体积 m3湿空气 / kg绝干气
温度为t,总压为p总得湿空气比体积为
比热容:常压下将以 1kg 绝干气为基准的湿空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1 ℃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
焓的计算:以1 kg 绝干气为基准的湿空气的焓值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区别:
干球温度t:空气的真实温度,用普通温度计测出的湿空气温度。
湿球温度tw:用湿球温度计测出的湿空气温度。
10、湿球温度的测法:
用湿纱布包裹温度计的感温部分(水银球),纱布下端浸在水中,保证纱布一直处于充分润湿状态,这种温度计称为湿球温度计。将湿球温度计置于温度为t ,湿度为H的流动不饱和空气中,假设开始时纱布中水分(以下简称水分)的温度与空气的温度相同,因空气是不饱和的,水分必然要汽化,汽化所需的汽化热只能由水分本身温度下降放出显热供给。水温下降后,与空气间出现温差,此温差又引起空气向水分传热。水分温度会不断下降,直至空气传给水分的显热恰好等于水分汽化所需的潜热时,达到一个稳定的或平衡的状态,湿球温度计上的温度不再变化,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湿球温度。
11、几种含水量的计算及其关系:
湿基含水量: 干基含水量:
关系:
12、湿物料的焓I’ :
13、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考计算题)
①水分蒸发量W:
H1、H2:湿空气进入、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kg/ kg绝干气。
X1、X2:湿物料进入、离开干燥器是的干基含水量 kg水分/ kg绝干料
G:单位时间内绝干物料的流量 kg绝干料/ s
W:单位时间内水分的蒸发量 kg / s
L:绝干空气流量 kg绝干气 / s
②空气消耗量L:
L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绝干空气量,kg绝干气/ s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总热量衡算:
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理想干燥器的热效率:
14、按能否被除去划分:平衡水分(X*)和自由水分(X-X*)。
按被脱除的难易:结合水和非结合水。
结合水 pps 结合力强, 不易除去
非结合水 p=ps 结合能力弱,容易除去
15、恒速干燥阶段:内部迁移速率 表面汽化速率
降速干燥阶段:内部迁移速率 表面汽化速率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传质的三种模型——17
①双膜模型(必考):在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存在一个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即气膜和液膜。气液两相间的传质为通过两停滞膜内的分子扩散过程。在气膜、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的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于一致,无传质阻力存在。在气液膜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业务传质阻力存在。
②溶质渗透模型
③表面更新模型
填料塔的特点: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
气体吸收
气体吸收的原理:根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某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选编.ppt
- 脑囊虫病诊断和鉴别选编.ppt
- 脑和感官——鸟类选编.docx
- 脑干梗塞病人的护理查房2015-02-04选编.ppt
- 化学常用软件应用简介(ChemOffice)综述.ppt
- 化工企业应知应会安全知识大纲综述.doc
- 脑各个叶的功能选编.ppt
- 化工原理-干燥-讲稿综述.ppt
- 脑心通10号脑心通在优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科会片--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陈慧选编.ppt
- 脊柱的解剖与针刀疗法(南方医大李义凯)选编.ppt
- 志愿杯活动策划方案.docx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课件模板_图文.ppt
- 2024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docx
- 2025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思维导图.docx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
- 甘肃省定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八省T8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
- 西藏拉萨市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英语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