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美术14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14册教案

格尔尼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领略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使学生明白格尔尼卡是一幅以战争为主题的政治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尝试着把对抽象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出来。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暴行给人民带来的巨大 痛苦,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学习画家用艺术捍卫和平的精神。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总的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构思教学程序的整体指导思想。体现问题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一 创设情境,认识作者 1、组织教学。宣布各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参与本课中的比赛环节。 2、展示课件中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并配以枪炮声和呐喊声烘托战争的气氛。 3、请同学们思考后抢答: (1)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以什么为主题的作品? (2)书中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哪一件?作者是谁? 出示自读题目:自读P1—P3,针对以下问题抢答。 《格尔尼卡》这幅画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请你算一算,画家毕加索是在多少岁时完成这幅作品的? 格尔尼卡》是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作品? 你对这幅画的初步感觉怎样?(请选择) A. 规整、清爽 B. 混乱、繁杂 C. 跟生活中的照片比较接近 D. 非常抽象,跟照片相距甚远 二 欣赏《格尔尼卡》,请同学回答:这幅画里毕加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可用书中一句话) 讲授新知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三 小组讨论,画面中都有哪些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你认为画面最感人最重要的地方。 思考:形象——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毕加索为什么要画这几个形象在画面里呢?这些形象表达什么了意思?你能说说形象可能象征的意义?你有何见地、有何体验? 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 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牛代表什么? 马的嘶鸣象征了什么? 你能发现画面中的灯泡象征着什么吗? 手持煤油灯的女人象征什么? 能找到哭泣的母亲吗? 地上战士为什么手持一把断剑? 你能找到楼上跳下的人吗? (讨论过程中学生有不一致见地,引发探究兴趣,同时呈现本课重点) 小结:作者没有用写实的手法,而是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这幅作品是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手法就叫“立体主义”。 四 深度欣赏 画面的构图 构图——对照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为何不似于那么严谨? (课件展示《最后的晚餐》作品,不同风格作品比较,更易理解《格尔尼卡》独特的构图) 小结: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画面的色彩 提问:为何毕加索只是用了黑白两色来处理画面?你觉得有哪些表现方法更能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 (用一正一反设计问题,体现画面独特) 小结:调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了悲剧的气氛,更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的气氛。 毕加索通过此作品想给世界人们一个回音,控拆战争的暴行给人们带来灾难。作者的艺术语言是独特的,采用破碎、超越时空的象征性的形象、黑白的色彩,不安的构图表达了作者痛恨法西斯人民带来灾难,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 感受画面,展示表演 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由你来扮演画面中的某一个有生命的形象,那么你在这一刻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要求各小组自评或互评。 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地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室的步步启发引导下自己做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轻松掌握新知。 拓展新知,课堂总结 A. 教师活动 毕加索是上个世纪的人物,离我们很遥远了。有的同学说,他所记录的这些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