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补课作文题2
;多维解读】
发散思维一:量刑合理,法律的公正不容置疑
“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有人认为量刑过重。真的量刑过重吗?要知道,“掏鸟16只”里的“鸟”都不是普通的鸟,而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燕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捕猎、杀害、运输、出售燕隼10只以上即构成“情节特别严重”情形,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结合小闫此前的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数罪并罚的基础上最终判其有期徒刑10年半。应该说,法院对闫啸天的量刑有据可依,并未滥用自由裁量权。法律的公正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违法必然会被追究相关责任。每一个公民,应该懂得,要做一个规矩的守法者,即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因为法律规定如火药线,谁不遵法而触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运用示范】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其中“隼类”“情节严重”的标准是6只,“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是10只。本案中涉案隼类已超过10只,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法院量刑是合理的。此外,该条罪名罪为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设立本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叶知秋《“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是否量刑过重?》);发散思维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逾越法律底线者都必将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一些人认为量刑过重,“仅猎捕了10几只鸟就被判10年半,这个年轻人的一辈子就毁了”。我们不能轻易断送一个年轻人的前程啊!小闫既然是大学生,应该知道抓捕、贩卖野生珍稀鸟类是违法行为。从他第二次企图掏鸟卖钱的行为来看,他很清楚这不是一般的鸟,否则卖不了上千元,但他依旧把燕隼卖了来获取利益,有知法犯法的嫌疑,他应该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根据国际刑警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数字显示,在2014年,全球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已经达到惊人的发展程度:野生动物贸易已堪称世界第二大非法贸易,在黑市上,极品的猎隼能卖到10万美元以上,仅次于毒品,比军火还厉害。之所以有人认为量刑过重,是因为对其社会危害性估计不足。可见,为因无知而犯罪的大学生申请减刑、呐喊奔波于事无补,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大学生、年轻人,为了他的前程,可以判轻些。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逾越法律底线者都必将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运用示范】
不要因为是大学生做这种事情就同情他,反之,应该更加批判。16只小鸟竟然值几千元,他作为一个大学生,也应该猜到这不是普通的鸟,但是他还是掏了两次,知法犯法。如今,动物灭绝的步伐在不知不觉中加快,除了自然环境因素,更多的是人为的破坏捕杀。如果法律网开一面减轻刑罚,这不是又给不法分子逃脱法律惩罚的借口了吗?更何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法律地位上,大学生和盗猎分子是一样的。(吴瑞馨《保护野生动物,应该如此》);发散思维三:“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 引发争议的背后恰恰击中当前动物保护的“软肋”
有人认为,掏鸟时,可能他不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么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谁都能分得清呢?小闫真的不知道那些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经查,闫啸天以及王亚军在公安阶段对其主观上明知的事实曾有过稳定供述,且该供述能够与闫啸天本人在百度贴吧上发布的关于买卖鹰隼的相关信息以及贠某某(买燕隼的人)供述内容予以印证,足以认定。”被告人闫啸天的供述可以证明其主观明知:首先,闫啸天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的一员,曾网上非法收购1只凤头鹰转手出售;其次,闫啸天在网上兜售时特意标注信息为“阿穆尔隼”(隼科鸟类)。人们吐槽司法量刑过重,除了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也恰恰击中当前动物保护的“软肋”,暴露出我国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不足,政府部门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不够,公众对动物保护相关法律及野生动物保护的不了解。生活中,猎捕珍惜保护动物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在农村山野之地,平时也很少见有执法部门能够当场抓获。所以在很多人心里,即便知道自己要逮的是国家保护动物,也并不清楚这会带来牢狱之灾。为此,国家应该加大普及这方面法律和知识的力度。;【运用示范】
网友的吐槽却击中当前动物保护的“软肋”。很多人既不认识燕隼,也不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更不知道“上树掏鸟”的严重后果。其实,别说燕隼,就是猎捕蛤蟆、壁虎、麻雀等常见动物,也可能构成犯罪。在保护动物上,政府部门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不够,民众与法律脱节,有些人稀里糊涂就违法犯罪了。这种情况下,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被吐槽并不奇怪。保护动物不能光靠严刑峻法,如何引导社会大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普及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