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学科教师讲义模板 - 副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学科教师讲义模板 - 副本

环球雅思教育集团 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学 员 编 号 : 年 级 : 课 时 数 :3 学 员 姓 名 : 辅 导 科 目 :语文 学 科 教 师 :课 题现代文阅读之概括中心思想题型训练课 型□ 预习课 □ 同步课 □ 复习课 □ 习题课课 次授课日期及时段教 学 目 的 1、体会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性,对词组,句子等进行语言品析。 2、掌握文段作用的相关分析。重 难 点 语言、文段分析教 学 内 容  【基础知识网络总结与巩固】 本节考点: 考点回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语言准确性了解与品析文段作用分析 【本节知识要点】 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与品析的讲授与练习 说明文中文段作用的讲授与练习 【重难点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 例1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段落作用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第⑴题,要理解“大有径庭”的含义,首先要找到该词所在的位置,即文章第二段,然后通读该段,结合该段内容做分析。“大有径庭”意思是大有区别,在本段中,是指《张猛龙碑》、《兰亭集序》书法风格的差别很大。第⑵题试分析第四段的作用,纵观全篇,第四段处于文章中间,所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标准答案】⑴指南北书法风格差别很大。 ⑵承接上文,为“‘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作例证;为下文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解”提供依据。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