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章节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章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章节目录;第一节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在商汤以前,国家机器尚不完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虽有灾民、贫民、士兵等需要社会给予救济或保障,国家政权亦无力帮助,从而在阶级社会产生初期,盛行并非物质帮助的巫术救荒措施,只有到了商代后,国家才逐渐走向强盛,中央集权制也因生产的发展有了调剂的能力和和低水平的后备力量。
;2、中国自然灾害自古十分频繁,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人相食的惨剧,史不绝笔,这是促使古代救济、救灾等社会保障措施及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原因,往往成为奴隶和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画像砖中描述的“国人暴动”;3、社会经济的落后和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制度使百姓极端贫困,成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历史上因灾荒或贫穷所逼而致辞迁移他乡、典妻卖子、冻饿而亡者无以数计,这是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救济措施以图收买民心、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的社会原因。;4、历代统治者为达到其政治目的,毫无例外地要组织军队,为使士兵为其卖命,一些朝代曾对士兵及其家属实行优待抚恤政策。
5、部分开明君主和头脑清醒的学者、官吏,面对灾害、贫困等客观事实,倡导“施仁政”和仓储后备,对历史上级些社会保障措施的设立和实施亦起了一定的作用。;二、古代社会保障事务的官职设定;西周朝廷在天子之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大官员,其中地官司徒就职掌救济、救灾以及大荒、流行疫病之年移民等社会保障事务;司徒是位列天官冢宰之后第二官,是个重要官职。
天官冢宰是“治官之属”,总管百官和治国;
地官司徒是“教官之属”,管理全国教民之事;
春官宗伯是“礼官之属”,管理全国的礼;
夏官司马,为“政官之属”,管全国的军事;
秋官司寇为“刑官之属”,管司法;
冬官管百工
;秦汉时期统由丞相管理民事,社会保障事务亦在其中;
唐代,设户部尚书,下辖户部司掌蠲[juān]免(灾年减免租税、徭役等)、优复之责,仓部掌仓储后备之责,以义仓、常平仓备灾荒之年;
宋代,设尚书省,辖下户部设左、右二曹,左曹管理查灾、救灾等事务,右曹管理常平,免役、救济等事务;
元代,设中书省总理朝政,下辖户部,由大司农职掌饥荒救济等事务;
明代,由户部职掌蠲减、赈贷、均籴、捕蝗等;
清代,由六部分掌国政,其中户部掌灾害救济等事务,后于光绪三十二年改革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设民政部专管 救济、救灾事务。;与社会保障有关的职官或机构;朝代;秦汉以后,社会保障官职及其责任更加明确。主要任务是安民、抚民、裕民。各个朝代虽不尽相同,但都是由户部来管理。由于户部管理社会保障的程度与内容各个朝代不尽相同,所以社会保障官员的设置也不尽相同,职位时高时低。
中央级的职官或机构主要是制定救济、救灾、抚恤等政策,下察民情,上告天子或皇帝,直接组织全国性救济及大灾之年的救灾活动等;地方机构则具体组织本地区的救济、救灾等事务。
;受中央集权统治的影响,如果一地遭灾,地方官吏无权决断救济事务而需上达朝廷并经批准才能开仓赈济,以致因时间耽搁,灾民、饥民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节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由于氏族内部特殊的群婚关系,成员既无所谓亲疏远近之分,从而较为公平与平等。氏族保障的重点对象应该是氏族内部的老、弱、病、残、幼者,即那些丧失或部分丧失或无力劳动者能与其他成员分享到应有的、平等的物质,曾被视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是一种自然的、习俗约定的社会保障,撇开人类自身的蒙昧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可以视为幼稚的“大同社会”。
;二、仓储后备政策及其实践;仓储政策及其实践的发展过程;唐朝,强调“义仓”只能作为备荒济灾之用,而不允许挪作他用;
明朝,打破了政府组织储粮备荒的常规,在民间出现了“社仓”互助组织,由二、三十家组成一社,每家出米四斗至一石,在饥馑时给以救济,但年底时要归还;
清朝乾隆年间,宫廷的太监为解决晚年贫困无依的惨景,曾成立万寿隆寺养老义会的自养组织,其章程规定:入会的太监要先缴付规定的银两,三年后就可以到太监养老义会所属的寺庙养老,吃住不用花钱。
;虽然古代的统治者要求积蓄大量的粮食以备灾荒,但是,由于那种社会的分配制度是以确保皇室、官僚、军队等的需要为前提的,因此,如果真正遇到灾年,仓库中的粮食并不能够用来救助百姓,大多的时候是优先保证这些特权阶级的需要。人们熟知的隋朝瓦岗军起义就是由于分配不公,大量的储备粮并没有用于拯救饥民所引起的后果。
;瓦岗军赈济贫民;历代仓储的种类;典型:唐代的仓储制度;军仓:设置在戍边兵驻防处或屯田处,它分为军镇仓、镇戍仓、烽铺粮储三级,谷物来自屯田提供的军粮和靠和籴补足,以及朝廷批给的织物等,以供军用;
常平仓:以平籴平粜为手段,目的在于通过稳定自耕农民来调节和维持封建经济中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部门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