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走向小康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青少年如何做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四课 走向小康;一、感受小康; 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机、汽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衣;食;住;行;恩格尔 系 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填一填:用准确的字描述我们的生活;一鼓起来的“钱袋子” 二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三精起来的饮食 四长起来的人均寿命 五大起来的住房;结论: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二、解读小康;二、解读小康;二、解读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大雅·民劳》;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现代小康目标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最早提出“小康”设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②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 ③从( )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A.1979 B.2000 C.2003  D.2008;;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刚一恢复职务,就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1984年,他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他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 ”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第二个层次 小康历程; ;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全面小康目标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的要求;实现全面小康的作用:;总体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 更加殷实;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建设全面小康 我有责;课堂练习;3、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 A.四项基本原则,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杨妈妈的“账本”; 1966年春节的开支账,是杨妈妈记的第一笔账。这一年的春节开支是:糯米粉2.07元;蛋1.5斤,咸肉4斤,4.69元;花生和瓜子3.20元;黑洋酥1斤,1.10元;肉7斤,猪油半斤,5.60元;鱼1.35元。加起来,共19.01元。当月账本的“共计”一栏里,杨妈妈写着“欠20元”。; 到了2000年,杨家过年的费用支出为870元,比1966年增加了45倍。2000年杨妈妈的家庭收入在48000元左右(三代四口人),消费支出约35000元,消费比1978年增长了23倍,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73%,表明储蓄比例的上升。;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