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纪念2012
纪念2012
PAGE 212
壬辰行健/案例
PAGE 211
壬辰行健/案例
那抹冬日的温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 董金刚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也是一篇历久弥新、经常在公开课上出现的传统美文。
研读此文,笔者感到它是一篇写法精妙、语言优美的散文。
美在“一词立骨”,全文围绕“温晴”一词,从山、雪、城、水四个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慈善”。美在对比、拟人与比喻。通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与可爱。于是,我采用“主题贯穿法”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冬天的美丽与可爱。
2.在朗读品析中感受自然之美,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诗文,激趣导入
清代诗人刘凤诰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二、朗读课文,感受“温晴”
朗读课文,读后用“济南的冬天是……的”这一句式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示例: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温晴”
(一)文中写到了济南的山、雪、城、水。请阅读第②至⑤段,品味描写济南山、雪、城、水特点的句子。重点品析文中的拟人句。
示例:
(1)暖城——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晒、睡、醒”一连串的拟人写法,写出了济南的舒适、温暖,给人以 “温晴”的感觉。)
教师预设:
(2)暖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一圈小山的可爱和温暖。)
(这里的“小摇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济南盆地的地形,也给人以“温晴”的感觉。)
(3)暖雪——
◆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羞”的粉色给人“温晴”的感觉。济南的薄雪让我们犹如走进了春天,把冬天的“温晴” 越发显露出来。)
◆ 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两个卧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一种安适、舒适、平静的气氛,感觉很温晴。)
(4)暖水——
◆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的绿,给人以温晴的感觉。)
◆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这儿“不忍得” 用拟人的手法把水写得有人情味,很温情。)
(二)品析精段:研读第③段
1.划分层次。
明确: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微微露出点粉色” ③ 最后一句。第一层概括地写,第二层细腻地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请用诗意的语言为这段文字命名。
明确:答案不限,能诗意地概括出段意及景物特点即可。可为“小山雪景”、“雪后山景”或“秀山妙雪”。
3.“雪”是写的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既然为“秀山妙雪”,而第一句也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到底妙在哪儿呢?
明确:(l)妙在雪光、雪色。(2)妙在雪态。
师:这一段文字,它的美妙之处有哪些呢?妙在由上而下、层次清晰,妙在中心明确、线索鲜明,妙在化静为动、以虚写实,妙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妙在精选动词、简练生动。这段文字有多种妙处,值得我们细读品味。
四、走进作者,解码“温晴”
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一看那些小雪,一看城外的那幅小水墨画,一看那倒映着垂柳影子的河水,“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来到山东济南,老舍也有了依靠。
我们看下面的资料——
(一)出示助读资料
资料1:老舍年表(部分)
1924年(二十五岁)
夏,赴英国伦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教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
1926年(二十七岁)
7月,《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月报》。
1927年(二十八岁)
3月,《赵子曰》连载于《小说月报》。
1929年(三十岁)
6月至8月,结束东方学院工作,离开伦敦,到欧洲几个国家旅游。
9月,取道新加坡回国,在新加坡做短期居留,在华侨中学任语文教师,约半年。
1930年(三十一岁)
春,离开新加坡回国。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
夏,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
1931年(三十二岁)
春,写作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