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用第五章-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用第五章-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选编

第五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营养基质和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碳源的浓度影响发酵过程举例; 实验现象: 在癌细胞中有Crabtree现象,后发现某些正常组织细胞(如视网膜、小肠粘膜、颗粒性白细胞、肾髓质、成熟红细胞等)亦有此现象。;(二)氮源的种类与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氮源的浓度 氮源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脱水死亡,且影响传质;浓度过低,菌体营养不足,影响产量。 影响发酵的方向:谷氨酸发酵——NH4+供应不足,促使形成α-酮戊二酸;NH4+过量,促使谷氨酸转变成谷氨酰胺,所以要控制适量的NH4+浓度 。 为调节菌体生长和防止菌体衰老自溶,可根据需要随时补加有机和无机氮源。;(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四)菌体浓度的影响及控制;2、影响菌体生长速率的因素: 菌体生长速率与微生物的种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相关; 如:典型的细菌,酵母,霉菌和原生动物的倍增时间分别为45 min,90 min,3 h和6 h左右,这说明各类微生物增殖速率的差异。 取决于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质浓度与比生长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如: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成分和它们的浓度。上限浓度,基质抑制(渗透压,关键酶,代谢废物)。一些营养物质的上限浓度(g/L)如下:葡萄糖 100,NH4+ 5,PO43- 10。 ;3、菌体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关系,即 P=QPmc(X)。 式中, P ——发酵产物的产率(产物最大生成速率或生率),g/(L·h); QPm ——产物最大比生成速率,h-1; c(X) ——菌体浓度,g/L. 初级代谢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度成正比; 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中,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μ比μ临略高一点的水平,即c(X) ≤c(X)临时,菌体浓度越大,产物的产量才越大。 c(X)过高,摄氧率增加,溶氧成为限制因素,使产量降低。 ;控制接种量:接种量指种子液体积和培养液体积之比。一般发酵常用接种量5%~10%;抗生素的接种量有时可增至20% ~25%,甚至更大。 基质含量:营养的配比和中间补料的方式。生长速率取决于基质的浓度,在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和控制中,营养条件(含溶氧)的控制至关重要,主要受基质浓度的影响,所以要依靠调节培养基的浓度来控制菌浓。 ;本章主要内容;第二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3)温度对发酵液物理性质的影响;(5)温度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影响;2、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2)搅拌热(Q搅拌):指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搅拌热与搅拌轴的功率有关,计算公式为: Q搅拌=P×3601(kJ/h) 式中,P——搅拌功率,kW; 3601——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kJ/(kW?h)。 ;(3)蒸发热(Q蒸发):指发酵过程中通气时,引起发酵液水分的蒸发,被空气和水分带走的热量,也叫汽化热。这部分热量在发酵过程中先以蒸汽形式散发到发酵罐的液面,再由排气管带走。可按下式计算: Q蒸发=qm(H出-H进) 式中,qm——干空气的质量流量,kg/h; H出、H进——发酵罐排气、进气的热焓,kg/h。 (4)辐射热(Q辐射):指由于发酵罐液体温度与罐外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部分热向外辐射或由外界向发酵液辐射所产生的热。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内外温度差。 ;(5)发酵热(Q发酵);3、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本章主要内容;第三节 pH的影响和控制;1、发酵液pH值对发酵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细胞原生质膜的电荷状态:改变原生质膜的离子透性,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泄漏; 影响酶的活性:酶需在最适的pH值环境中工作;某些酶的活性在某pH值下受到抑制是对产物的一种保护机制; 影响菌体的形态:pH值还会影响某些霉菌的形态,如细胞壁厚度、菌丝直径。如:产黄青霉的细胞壁厚度随pH增加而减小; 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解离,从而影响吸收。 ;2、发酵过程中影响pH变化的因素;3、发酵过程pH的控制方法;4、菌体生长与产物合成间pH值的相互关系;表 几种抗生素的最适pH发酵范围;本章主要内容;第四节 溶氧的影响及控制 ;1、临界氧(C临):指不影响微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各种微生物的临界氧值以空气氧饱和度%来表示,也可用单位体积中的溶氧量表示(mmol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