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汉时期法律思想变化
两汉时期法律思想变化 一、汉高祖至文景时期法律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是以黄老思想为主。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老子即老聃。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二、法律指导思想变化的背景 (一)、两汉时期经济状况改善 ⑴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⑵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王国问题严重 汉初郡国并行,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为强化王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各种强干弱枝的政策。 三、汉武帝时期法律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 其中心是“德主刑辅”。 虽说‘罢黜百家’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并非只有儒家思想发挥了作用。儒家思想(新儒学)不仅坚持自己的理论,而且大胆的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的优秀成分。 统治阶级虽然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际上奉行的却是儒法道结合即“霸王道杂之”的思想。治集团一方面鲜明地树起了儒家思想的旗帜,以“行仁义”相标榜;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严刑酷法的统治。 霸王道杂之:出自《汉书-元帝纪》,是汉宣帝为了教训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说的。汉宣帝时比较重用刑法,他的儿子,后来的汉元帝,就上言建议宣帝多用道德教化。宣帝听后说,我们汉家有自家的制度,历来就是“王”“霸”兼用,礼法并重,怎么可以只用德教呢? 汉政府根据形势的需要,对汉律进行了重大的修改补充,制定了一系列新律令,主要包括:《推恩令》、《酎禁律》、《左官律》、《阿党附益法》、《越宫旅》、《朝律》、《沈命法》等。 四、武帝法律政策的作用 汉武帝新修的律令,其锋芒所向, 一是进一步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列侯的势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起义的镇压。 事实上,这些法律确实起到了这些作用。毫无疑问,汉武帝时的立法对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法律思想并不是与社会状况相脱离的,而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①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适合在社会动乱结束后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采用容易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在汉初运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②法家思想崇法制而贱礼仪,在动荡、分裂的时期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在汉武帝时期有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