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一章广播电声基础知识;第一节 广播的诞生与发展;1906年 德国德律风根公司实验无线电话成功;;二、广播的作用; 媒 介
新闻内容;三、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949年12月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用43种语言对全球200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播。1998年节目的编缉、播出、全送全部实现数字化,其发射实力也进入世界国际广播的前列。;第二节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λ = C / F (C—传播速度) ;;无线电波传播途径:
1、地面波
2、空间波
3、天波;二、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与接收;2、接收;第三节 调幅、调频、调相广播;二、调幅广播与调频广播的比较;2、调频广播特点;(2)频带宽、音质好;三、调幅、调频接收机工作原理;2、超外差式接收机原理;3、调频接收机原理;四、调幅、调频接收机主要性能指标;2、噪限灵敏度;4、输出功率;第四节 调频立体声广播;双耳效效:
双耳具有听觉定位的本能,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和空间分布。;3、声像定位;二、调频立体声原理;2、立体声复合信号;L;4、立体声解码电路;第五节 电声换能器件;(2)按指向性分;(3)按接收声波的特性分
压力式、压差式和复合式。;(2)电容式;(3)驻极体电容式;(4)无线传声器;(2)源阻抗;(3)频率范围;4、传声器与前级放大器的配接;卡农插座; XLR 卡侬插头;5、传声器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二、输出换能器件—扬声器;(2)球顶式扬声器;(3)号筒式扬声器;2、扬声器主要性能指标;(3)频率特性
扬声器对各种频率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能力。;3、扬声器组合与分频器
扬声器系统:扬声器、分频器、箱体。;4、新型扬声器简介;第六节 广播电声网络系统;1、调音台;(1)调音台分类
;(2)调音台主要功能;4、监听装置;二、实例介绍(香港回归报道技术方案);2、香港临时新闻中心建立和作用;3、现场实况转播节目信号生成与传输;4、香港至北京的信号传输;第二章 音像信息存贮技术;;第一节 机械刻纹记录;三、唱片;第二节 感光录音技术;二、电影数字声;1)杜比数字声(SR.D)
2)DTS数字影院
3)SDDS索尼动态数字声;第三节 磁记录原理;2、剩磁曲线;3、磁性材料类型;二、磁头与磁带;(2)视频磁头;2、磁带;三、磁记录信号的方法;2、偏磁记录原理;(1)直流偏磁;(2)交流偏磁;(3)磁记录的高频损失;四、磁带信号的重放;2、重放特性;3、重放过程的高频损失;五、消磁原理;直 流 消 磁
演 示;交 流 消 磁
演 示;第四节 激光存贮技术;二、一次性写入光盘技术;第五节 全固态存贮技术;第三章录音技术基础知识;第一节 磁带录音机概述;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用塑料带基制成磁带的录音机;;三、磁带录音机构成;第二节 磁带录音机的基本电路;1、放音过程;二、录音、放音放大电路及作用;三、录音、放音频率补偿电路;四、自动电平控制(ALC)电路;(2)动态特征
启动时间;恢复时间。;1、互补型;八、图示均衡器;第三节 磁带录音机驱动机构;二、磁带稳速走带机构;2、主导机构作用;三、供带、卷带机构;2、卷带机构;四、制动机构;六、附属机构;第四节 常用典型录音机简介;二、广播磁带录音机;三、数字录音机简介;2、DAT的优点;第五节 新型录音机概况;2、CD唱机;3、使用CD唱片、唱机注意事项;二、磁光盘录音机;(2)磁光盘录音原理;(3)磁光记录的两种形式;三、全固态录音机;第六节 录音机使用与维护保养;2、定期加油;三、录音技术的基本原则;4、控制录音输入信号电压大小;四、几种声源的录音;五、录音机维修基本技术;2、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第四章 电视广播基本知识;第一节 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930年 美国的兹沃赖金发明了光电摄像管;;1954年 美国正式开播了NTSC兼容的场顺序制彩色电视,标志着彩色电视广播时代的开始;;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三、电视的社会作用;第二节 电视广播过程;(1)同时制传送方式;(2)顺序制传送方式;发送端的摄像器件:;(2)电荷耦合器件CCD;CCD器件外观图;CCD转移方式有:
帧间转移;
行间转移;
帧—行间转移。;二、图像重现;(2)LCD(液晶显示器); 每秒传送25幅(25帧)图像,即每秒传送50场图像(50幅)。;第三节 电子扫描和电视图像的分解力;2、隔行扫描;3、扫描参数;二、电视图像的分解力;2、水平分解力;第四节 全电视信号;二、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第五节 广播电视发送基本原理;二、全射频电视信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