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经》对温病学的贡献的论文.doc
《内经》对温病学的贡献的论文
【摘要】 《内经》中有关温病的 内容 散见于各篇,主要在病名、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在现存 文献 中,《内经》最早记载“温病”病名,并指出温病是热性病,寒邪侵袭是温病产生的直接外因,同时温病的产生与精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其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有九条讲火热病的。《内经》虽没有提出卫气营血各阶段的证候,但其基本内容已散在各篇中,并提出 治疗 温病的基本原则,便是清热和保津。《内经》在温病预后方面提供了一定的 方法 和标准,至今仍然具有临床意义。如《素问·玉版论要》的“病温,虚甚死”,就是在告诫医生,如果温病患者阴分亏损较甚,精血已枯,无阴以胜阳热,则预后不良。
【关键词】 内经 温病学 历史 贡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医学典籍,为后世许多著名医学家的学术渊源、学术流派奠定了基础,直至今天仍不失为中医的 理论 源泉。《内经》中有关温病的内容散见于各篇,主要在病名、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现归纳 分析 于下。
病名与特征
《内经》提出“温病”病名,为现存文献最早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谓:“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又谓:“有民厉温病。”初之气,是指少阳相火之气;地气迁,是指少阴君火之气。按运气学说,少阴君火之气移位于少阳相火之气,两火相遇,以致气候大热,万物草木提前萌芽,人民多得疫疠病,温病也随之发生了。但《内经》并未对温病病名给出具体特定的定义及规范,其称谓模糊,甚至混乱,它有时称作热病,有时叫作病温,有时简言疫,甚至与伤寒混淆,如《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内经》指出了温病的特征。从上面提到的这段文字来看,《内经》明确地告诉人们温病是个热性病,其形成有一定的气候条件,即天气过暖。不仅如此,《内经》还提示温病包括了温疠病(即后世所说的温疫)、伤寒及病温、病暑等不同类型,并且指出???疠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以致会出现《素问·刺法论》所说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的“温病乃起,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即远近都得同样的病的现象。《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上古 时代 温病未形成独立体系,它归属于伤寒之中。后世不少医家认为温病不能脱离伤寒,其理论根据就是指这段文字。其实,在明清以后温病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医学 发展 的需要,并非否定伤寒。《素问·热论》又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意思是说夏至以前发的热性病称为温病,夏至以后发的热性病称为暑病。这不但在发病时间上对温病和暑病作了鉴别,而且为后世对温病与暑病的鉴别诊断提出了理论依据。
发病原因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前者说明温病的产生与寒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冬天感受寒邪,寒邪伏藏于体内,日久化热,待到春阳外发时,邪气随阳气外出,发生了温病,可见寒邪侵袭是温病产生的直接外因。后者说明温病的产生与精有密切的关系: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阴精充足,封藏得固,能化生卫气以护外,滋生阴血以固本,外来的寒邪和温邪就不能侵犯人体,故不得温病;相反,如果阴精损伤,卫外不固,就会导致温病的产生。
《内经》为后世温病学家的伏邪学说打下了基础。清代柳宝诒根据上述《素问·生气通天论》及《素问·金匮真言论》两处精辟论述,推论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 规律 。这种内外因相互对立统一观点的确立,为后世温病学家从病因学和发病学方面提出的伏邪学说打下了基础。现在即使在病因学方面分得很细、很具体,但从根本上看,仍不越《内经》的这种观点。虽然伏邪理论确定于王叔和,发展于吴又可,成熟于叶天士,但从具体来分析,都源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和“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这两段文字。后世的病因是从患病后所产生的症状,对病机的反推而形成的。其理论的特点含两个目标对象:一是病发多以急骤或激烈形式,起病即现里证,不同于一般外感证的表里浅深传变常规;二是具有缠绵反复的病程、慢性病变与复发倾向。可见,后世医家认为的伏邪发病,是集中见于温热病中,如春温、伏暑等,然《内经》伏邪论并不局限于伏温一种,故 现代 医家亦常借用伏邪理论,对肺胀、肠道感染、炎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泌尿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其感染等进行辨治。如认为白血病为热毒或温毒在肾精亏虚的基础上伏于少阴,由内外发,易于耗阴动血,热瘀互结,治疗以解毒、消瘀、补肾为大法。[1]又如慢性病毒性肝炎,乃火毒与温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IM对人骨形态发生蛋白.doc
- siRNAID1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的论文.doc
- SIRT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的论文.doc
- SLE病人及其子代与SLE相关基因及抗体关系研究的论文.doc
- SPF级动物屏障系统的论文.doc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欣维宁应用的临床观察的论文.doc
- ST精伦 转型 困境及启示的论文.doc
- ST股票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的论文.doc
- Survivin和L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的论文.doc
- TNFα基因多态性对雷公藤甲素抑制PBMC分泌TNFα的影响的论文.doc
最近下载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口腔科门诊护士接诊流程ppt新版【16页】.pptx VIP
- 课件:土壤有机质的测定.ppt VIP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材料与试验协会 E 3-2001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中文版).pdf VIP
- 设备台账标准格式.xls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模板.docx
- 玩家国度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主板 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简体中文版使用手册.pdf
- 2025年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