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090526讲义(周果行).docVIP

《探讨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090526讲义(周果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090526讲义(周果行)

PAGE  PAGE 5 陕西省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讲义 探讨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 周果行 提要:此次汶川大地震全面检验了我们过去的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成果,这是任何一所实验室,任何一次结构实验都无法比拟的,灾区人民已经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互联网上有很多灾后的照片,客观地反映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何解读?希望共同关注!即使是灾情最重的北川,也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塌的。倒塌自有它倒塌的内在原因,幸存也必定有它能够幸存的理由。本文试图透过这些照片所展示的现象,探寻其本质的东西,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我的发言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深度剖析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 设计、施工、科研、教育、管理这五个行当都与建筑工程有关,各有各的职责。今天参加学习班的同学,全都是来自设计单位的注册工程师,与其矛头对外,不如反躬自省。找一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震区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倒塌自有它倒塌的原因,幸存也必定有它能够幸存的理由。灾区人民已经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我们应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和教训。感谢前线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的新闻记者、战士和志愿者,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珍贵照片,他们如实的反映了震区建筑受损的情况。本文试图透过这些照片所展示的现象,探寻其本质的东西,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我的发言不一定准确,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在座诸位专家共同关注这个课题! 由于需要结合灾区受损建筑的照片来讲,限于篇幅,在讲义中只列举了三十几张照片,还有一百多张照片将在大屏幕上展示。 第二部分是《汶川地震概论》。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互联网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议论。我从互联网上选取了最受群众关注的十个问题,介绍给大家。有些已经有了结论,有些还在探讨。 先讲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深度剖析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 感谢前方的记者和战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那么多记录灾情的照片。并无私的在互联网上发布。我查阅了上千幅新闻照片,并对其中几百幅记录建筑物损毁现象的照片,反复阅读,终于有所感悟。我选取了160余幅比较典型的照片,分类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虽然在座的很多人都没有到过现场,但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汶川地震中受损建筑是客观存在,如何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在座诸位专家发表真知灼见,让我们共同来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改进我们的设计工作。 一、历史的教训应永久铭记 灾区现场,惨不忍睹(图1)。提醒我们在抗震问题上切不可掉以轻心。 图 1 死难的都是正在上课的孩子 当时提出重伤员应该异地转移时,有些人不理解,认为偌大的四川还解决不了伤员的问题?可是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受的是同一种伤害,四川的骨科大夫应付得了吗?骨科专业护理人员和设备够用吗?所以在救助措施上要举全国之力赶紧将解决不了的重伤员转移。 我们应牢记历史的教训。从震区损毁建筑的照片看,和唐山地震造成的灾难如出一辙。早在1978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就已经按照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修订。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记住唐山地震的教训,重视不够,贯彻不力。 为了汲取教训,此次新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以人为本,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提高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学用房及医院、影剧院、多层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 二、高架路的弯道是危险地段 1. 在照片(图2)中我们看到:多跨高架路的支座竟然不是桥墩,而是支架,过于单薄,地震时就散了架子。既然每个支架都是一样的,又为什么只是在曲线段损毁,直线段却安然无恙呢?直线段的支架,在横向地震作用时有两条腿,在纵向地震作用时,远端有地面支撑;曲线段的支架,在遭遇沿切线方向的地震作用时,就孤立无援了,以致在转弯处全部倒塌。看来,弯道处的支架不宜少于三条腿,并应设置交叉支撑。 今后设计跨江、跨海大桥引桥的弯道时,应以此为戒。 城市高架路的弯道、立交桥的盘道,曲率半径更小,是危险地段。大地震发生时损毁的机率更高,不可掉以轻心。 图2 高架路在曲线段倒塌 2. 拱桥的损毁很严重(图3)。拱桥一般都是用石块和水泥砂浆或石灰砂浆砌筑,抗压不抗拉,显然是在地震发生时,桥墩产生了位移。 图 3 拱桥的损毁 3. 在四川,有很多中小城市的临街建筑倚山而建。为了避免过多的切掉坡脚,引起滑坡,底层往往只有临街的一面有第一层,里间则是山坡;第二层才是完整的楼层。可见滑坡问题即使不发生地震,也是一个应予重视的问题,更何况在地震区。然而,道路只能按等高线修筑,逢山开路,遇壑搭桥,不可避免的要切去一些坡脚,这就破坏了土体的平衡。地震时就容易产生滑坡(图4)。 图 4 人们切去坡脚,地震时土体就切断公路 三、地基液化造成房屋整体倾斜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